青龍山公園東入口對外開放,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游玩。對居住在周邊的居民而言,這個下樓就到、大片綠地、燈光浪漫的公園,為他們生活增色,大大提升他們的幸福指數。
繁花綠樹好景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31日,艷陽與微風交織,青龍山公園依然彌漫著芳草的氣息,翠綠的樹木裝點著睡眼惺忪的清晨。
公園小道上,時常可以看見市民晨練的身影。路邊的花瓣上,幾滴晶瑩的露珠吐露著微微涼意,老人和小孩漫步在綠草間的小道上,吮吸著花草散發出的氣味。
在這綠色的空間里,唯有忘記了時間,才能體會到這綠色帶來的獨特韻味。
正在晨練的鄭爹爹告訴記者,這里是他平日感覺最愜意的地方。“早上和晚飯后,我都會來這里散散步,早上來這里鍛煉已經成了我的習慣,空氣新鮮、環境也很舒適。”鄭爹爹說。
在青龍山公園的一角,記者看到幾位老人帶著孫子在滑滑梯,或許在孩子眼里,滑滑梯是他們最開心的事,但在老人們眼里,和自己的孫子共度時光,才是最幸福的時刻。
沿著公園步道走,隨處可見爬山愛好者的身影,盡管太陽高照,但也擋不住他們爬山的熱情,遠處的山頭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更加莊嚴肅穆。
站在山上,俯瞰山下,城市的輪廓在群山環繞下格外清晰。
“荒地變成了大公園,咸寧的變化是日新月異。”在公園東入口散步的高先生,是住在青龍天下住戶,目前退休在家,最大的樂趣是逛公園,爬青龍山。
市民程先生看著山下的美景,不禁舉起相機記錄這美好的瞬間,“山頂的景色果然和其他地方不一樣,這個角度看咸寧,有種說不出的美。”程先生感嘆道。
傍晚的青龍山公園,顯得格外寧靜,只有孩子們的笑聲為寧靜的公園增添了幾分活力。公園各處可以看到享受傍晚時光的人們。
綠色海綿會呼吸
晴天是綠色蔥蔥的風景線,雨天變身為一塊會吸水的“海綿”。
青龍山公園東入口引人注目的是一大片坡面綠地,1萬多平方米的綠色景觀工程十分養眼。這片綠地還有另一個功能,保持和凈化水土,修復城市環境。青龍山公園東入口項目設計師阮玉嬌介紹,公園里還藏有很多海綿元素。
記者了解到,“海綿公園”即是公園建設中運用海綿城市理念,設計建設一批能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的“海綿體”設施。由于公園綠地面積比例大,園林地形豐富,天然的滲透力很強,成為有效的“綠色海綿”。
“海綿公園”的雨水收集系統可在雨季時,將降水儲存到地下雨水收集器中,用于平時的綠化養護用水。不僅節約了水資源,還有效利用了雨水。
嵌著青龍山三個龍形字的入口處,是個人工修建的雨水花園。山上的雨水,在沙土凈化后,通過線性排水溝,流到并積蓄在雨水花園里,為花園里的植物提供日常所需水分,形成可循環、可持續的生態環境。此外,入口處還采用可吸水的火山巖板材。
公園東入口運用了園藝工程常用的盲管,這種管道具有很高的表面滲水能力和內部通水能力,有利于植物生長,可有效收集土壤中的滲水并及時匯集排走。
“別小看這些樹穴、草坡溝、游路兩側的低洼地帶,它們遍布園區,看似不起眼,卻都是精心設計的海綿設施,正是有了它們,下雨時才可以消納雨水,起到滯水、蓄水的作用,就像是把這些水先‘囤’起來,凈化后,再用于苗木澆灌。”公園管理人員告訴記者,同時,公園地面鋪裝時均采用了滲水性強的材料,也方便雨水滲入地下,減少地面積水,基本滿足了園區內植物生長用水。
夢幻夜景美如畫
夜幕降臨,青龍山公園同樣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觀賞夜景。公園內,一組組景觀燈、草坪燈、投光燈等散發出迷人的光芒,裝扮著美麗的夜色。
漫步在青龍山公園東入口,奇幻的迷霧夜光森林,就像一片承載著世間萬物的靈氣之地;浪漫的螢火之光,給仲夏之夜留下的美好的回憶;科技感滿滿的浩瀚星河,體驗一次關于宇宙外太空的光影之旅;扣人心弦的情景演繹,重溫穿越千年的經典故事……這場空前的視覺盛宴,是廣大市民和游客的夜游新選擇。
市民秦女士拿著手機,正忙著在公園內抓拍夜景。“沿途燈光明亮,將夜色襯托得別有韻味。”秦女士說。
秦女士是土生土長的咸安人,常年在十堰工作,近日回家探親,家人和朋友談得最多的就是家鄉近年來的變化。“青龍山公園真漂亮,我覺得近幾年咸寧的規劃越做越好,人民的幸福指數真是節節攀升啊。”秦女士說。
青龍山公園東入口有一大一小兩處帶發光條石座的休閑平臺。斑斑點點的光從內部透散出來,一些孩子趴在上面仔細瞧,希望探個究竟。弧形條石凳使用的是新型透光混凝土,內部安裝有細長燈帶,可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帶給人們不同的視覺體驗。
傍晚在此,看著點點燈光,感受別樣休閑方式。
記者還發現,公園東入口公共衛生間附近,鋪設有夜光磚。“我們在公園步道做了130米的投影長廊,主要為了展示咸寧的生態山水,把市民從坡底引到坡上。”夜景亮化項目總設計師饒坤立說,登山步道采用類似自發光材料,形成長長的發光步道,指引游人夜行。
此外,公園還增設了動感水紋、夜光座凳等夜景燈光,給市民帶來了全新的夜游體驗。“整個公園主要圍繞樹木、圍欄、景觀等現有的設施來合理布局燈光,同時考慮節能和環保的問題,力求舒適、自然又能突出重點。”饒坤立說。
(來源:咸寧日報 編輯: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