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點丨咸安:全面推行衛生服務一體化試點

發布時間:2022-09-11 16:41:23  |  來源:咸安區融媒體中心  

云上咸安報道“看不起病、看不好病、沒醫生看病”曾是廣大農村的印記。2020年咸安區20個貧困村和1.5萬貧困人口脫貧出列后,廣大農村闊步鄉村振興的征途。為了讓廣大村民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咸安區自2021年起全面推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試點工作,即建立健全鄉、村兩級衛生機構設置、人員、業務、藥械、財務和績效考核等統一管理體制。一年過去了,工作推進如何?筆者前往大幕鄉衛生院探訪。


【資料圖】

破瓶頸:大學生村醫分配來到“小山溝”

針對農村醫療條件落后、人員老化、后繼無人現狀,2018年,咸寧市率先在全省開展“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配備”行動,作為先行區,咸安區打破瓶頸,通過施行“三個一批”(即:定向委托培養一批、在崗學歷提升一批、派駐巡診一批)模式,為所有行政村配齊一名大學生村醫。

8日,筆者驅車40余公里,沿著大黃省道轉東源村鄉村公路約2公里,便來到大幕鄉東源村衛生室。只見一棟銀灰色兩層新樓依山而立,門前一片青草坪與周圍青山渾然一體,室內大廳整潔干凈,診斷室、治療室、處置室、觀察室、公衛室、藥房等“五室一房”一應俱全,統一標識牌、空調、飲水機、電視機、藥品陰涼柜、氧氣瓶、急救藥品配備齊全,一本邊角起卷的村民就診記錄本規范翔實。

“來,請張開嘴巴,讓我檢查下您的喉嚨。”26歲的村醫鄭陽正戴著手套,拿著壓舌板認真地給一名有咳嗽癥狀的村民看病,不時仔細詢問咳多長了,還有哪些不舒服等情況。鄭陽就是通過《咸寧市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定向委托培養工作實施方案》文件精神畢業分配到東源村衛生室的。

“開始不習慣,沒想到純樸的老村醫陳圣平待我如子,毫無保留地教我,現在能獨立處理一些病例了。”鄭陽笑道,本來認為這個小山溝會不適應我,沒想到還樂不思蜀了。

“小鄭底子好,動手能力強,愛學習,進步很快。”有著近30年工作經歷的54歲老村醫陳圣平對鄭陽表現十分肯定,除了傳幫帶新村醫,在看病登記、票據收費、處方發藥、輸液核對等方面一絲不茍為新村醫立好榜樣。

“現在村衛生室環境美觀干凈,還能做針灸理療業務,收費合理,真是方便。”金雞山村8組村民郭永清每次來村衛生室看病,都會贊許幾句,醫生穿工作服、戴口罩工作,流程正規多了,讓人放心。

目前,咸安區14個鄉鎮場(街道)、137個村衛生室已經配備了大學生村醫116名(還有2020級和2021級50多名大學生村醫,在湖北科技學院進行全日制三年醫學專科培訓),為鄉村醫療注入強勁動力,讓鄉村衛生室后繼有人。

強管理:大學生村醫搭上業務“直通車”

大學生村醫基本是出校門就分配到村衛生室,如何提高村醫實操能力?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后,人員統一培訓;或到二級醫院跟班到衛生院學習,脫產進修。

“村衛生室村醫實行全員培訓制度,每月開展業務培訓一次,一年以來,村醫到大幕鄉衛生院進行培訓先后有20余人次。”大幕鄉衛生院院長廖建國說,村醫綜合業務水平提高了,部分村衛生室可以開展中醫適宜技術、康復治療、保健治療等。

“鄉衛生院每月一次的規范化培訓,讓我們這些生手能很快熟悉業務,能更好地服務老百姓。”鄭陽說,每次培訓都讓我收獲很多,提升很快。

大幕鄉西山下村村醫胡船槳說:“2021年5月一體化管理后,我一直在衛生院學習,2022年2月份衛生院送我到區人民醫院五官科進修,三個月回來后已經開展五官科小手術10余臺,我感謝衛生院給了我進修學習的機會,今后會更加努力工作,做好服務。”

退休返聘村醫董安鳳說:“我今年61歲,在衛生室工作四十余年,一體化管理后,我退出村醫崗位,每月享受政府300元生活補助。現返聘我在鄉衛生院慢病門診工作,我很感動,愿意發揮余熱,鄉村一體化管理后,轉診來院病人增多,大家合力為老百姓做好服務,做到常見病、慢性病不出鄉,大病依托醫共體雙向轉診、遠程會診。”據初步統計,一年村轉診衛生院560余人次,衛生院門診量與去年同期增長24.5%,業務同比上漲18.19%,群眾投訴率下降,群眾滿意度得到很大提升。

除了業務培訓直通車,在大學生村醫的晉升通道上,實行縣聘院管村用,建立起了鄉、村兩級醫技人員“能上能下”直通車的管理機制,村衛生室村醫表現突出的,在工作一年到二年后,對表現突出的可調到鄉衛生院工作,根據工作需要鄉衛生院醫生也可以下沉到村衛生室坐診。在村衛生室日常管理上,重點規范了村衛生室醫療文書、診療記錄、藥品發放、收費行為、轉診轉運、基本醫療透明收費,加強服務質量管理,更加確保群眾就醫醫療安全。

同時,對村衛生室藥品、器械也是搭乘湖北省基藥平臺申報直通車,統一在平臺上采購,也可向衛生院直報采購計劃,統一由衛生院藥庫直接調配。且所有藥品按照零差率銷售,杜絕了擅自提高藥品價格和私自從非法渠道購進藥品的現象,讓村民買藥更實惠。建立起縣、鄉、村三級醫療轉運快速通道,依托通訊技術實現遠程會診,努力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

“鄉村一體化管理”工作開展以來,鄉、村兩級醫療基礎設施逐年完善和提升,醫技人員工作環境得到改善,通過健全完善各項制度,村醫待遇得到保障,徹底扭轉了原來村醫重收入輕服務的不利局面,群眾體驗感更好。

保待遇:大學村村醫吃下留下“定心丸”

如何留得住大學生村醫?

曾經的村衛生室普遍存在基礎設施不健全,村醫隊伍力量薄弱、待遇較低等問題,如今,標準化的建設用房,規范化的業務培訓,待遇水平整體的提高,進診室有預檢監測,看病有登記,取藥憑處方,收費有憑據,報銷有登記,治療有查對,轉診有記錄有追蹤,醫廢處置有交接。一村配備一名大學生村醫,衛生院醫生定期巡診,送醫入村。村醫身份的轉變,養老有保障等等都讓村醫們吃上了一顆“定心丸”。

“目前所有村醫實現了‘鄉管村用’,村醫工資原則上不低于鄉衛生院平均工資水平,福利待遇與衛生院聘用人員等同,同時工資發放額度與績效掛鉤。”大幕鄉衛生院院長廖建國介紹,目前,大幕鄉建立健全村衛生室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償機制,村衛生室收入包括運轉經費、村醫補助、基藥補助、公共衛生經費、分級診療補助、一般診療費等,目前村醫月工資基本在3000-6000元左右,待遇水平普遍提高。

村醫納入衛生院統一管理,首先保障其后顧之憂。大幕鄉金雞山村衛生室村醫郭臘平說:“過去養老保險是我們自己出錢購買,國家補貼每年1200元,一體化后,由衛生院統一購買,一年節省7000元,而且工資有一定保障,按績效考核來算,每月有4000-6000元不等。這讓我們能安心工作,為老百姓服務。”郭臘平同時擔任金雞山村衛生室負責人,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工作實施后,他有深切感受,“藥品器械統一采購管理使用,質量得到保證,統一業務管理后,醫療風險明顯下降,輸液不良反應等現象極少發生,應急重病人能得到及時轉診救治。”

除了待遇水平的提高,2018年咸安區出臺政策為沒有購買養老保險但是已到齡退休的村醫按照標準發放退休補助,同時,根據村醫自身意愿以及能力,到齡村醫還能與大幕鄉衛生院一年一簽勞務合同,實行返聘留任,既提高村醫待遇,又充實了村醫隊伍。

“區政府、組織部、衛健局、財政局等單位多方發力,暢通渠道,保證待遇,讓大學生村醫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吃下‘定心丸’”。區衛健局局長涂平介紹,區里還從經費、培養、編制、養老待遇等多方面給予保障,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據悉,2021年5月咸安區大幕鄉衛生院開始緊密型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工作,對轄區內11個村衛生室實行“六統一”管理,統一業務管理、統一人員管理、統一藥械管理、統一財務管理、統一準入退出制、統一績效考核,合理規劃和配置了鄉村衛生資源,有利于推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健康持續發展,滿足了廣大農村居民醫療衛生需求。目前,咸安區已經有賀勝橋鎮、高橋鎮、大幕鄉等三個鄉鎮全面進行“鄉村一體化”管理試點,2023年將在試點經驗成熟基礎上在全區所有鄉鎮場(街道)全面鋪開。

(特約記者:胡劍芳 通訊員:毛睿智 編輯:方焱 責編:吳濤)

關鍵詞: 鄉衛生院 績效考核 金雞山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