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報道 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中,區司法局積極回應群眾“少跑路、快辦事、更專業”的需求,以推進區、鄉、村(社區)人民調解中心建設為抓手,帶動全區調解工作平臺、人力、服務加速下沉,初步實現“一窗口受理、一體化運行、一站式服務、一攬子解決”的治理效果,筑牢了矛盾糾紛就地化解的第一道防線,打通了人民調解工作“最后一百米”。
平臺下沉,不做空殼子,實實在在做好調解工作
(相關資料圖)
“2020年7月1日,咸安區人民調解中心正式建成運行,去年開始,通過我們的多方對接協調,已投入了140萬元,咸安區14個鄉鎮場(街道)調解中心全覆蓋建成,第一批次67個村(社區)級人民調解中心建設完成,預計今年9月底可實現區、鎮、村調解中心全部建成,提前完成調解平臺和資源下沉任務。”8月22日,區司法局調解工作分管負責人李建新介紹道。
今年以來,區委政法委聯合區司法局共同發力,改變調解中心職能單一、聯動不足的現狀,將鄉鎮場(街道)調解中心建設納入到綜治中心建設中,與維穩應急指揮中心、信訪接待中心、網格化管理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一體化推進,實現了對各類群眾訴求的“一站式”受理和調處。
人員配備,不弄虛擺設,真真切切為民解決煩心事
據了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區調解中心選聘了14名具有豐富閱歷、專業知識和熱愛人民調解工作的本土專職調解員;鄉鎮人民調解中心選聘26名專職調解員和102名兼職人民調解員;村(社區)人民調解中心選聘830名兼職人民調解員,壯大了人民調解隊伍,確保基層一線調解力量充足。
“我們村的調解員就是一組的組長,他認識我們村各家各戶的人,發生了什么矛盾糾紛,他聽個大概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說的話也有信服力。”大幕鄉泉山口村支部書記鄒亞林十分認可村調解員的工作。
今年上半年,咸安鄉、村兩級共受理案件2133件,調結案件2080件,調結率達到97%,主要調結鄰里糾紛類805件,占比38%;婚姻家庭類741件,占比35%;物業管理糾紛類426件,占比20%;山林土地糾紛246,占比11%,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鄉鎮”。
服務傾斜,不當“一陣風”,集合力量化解重大案件
考慮調解工作實際情況,區司法局按照矛盾糾紛化解難易程度,分別由村(社區)、鄉鎮、區級調解中心進行受理、轉辦和承接。同時,區人民調解中心制定巡回指導制度,組成巡回調解組,根據各鄉鎮人民調解中心需求,聯系點派下單,遇到復雜案件,邀請法官、律師等專業法律工作者共同下沉一線,調解重特大案件。
自5月份以來,區人民調解中心工作人員16次下沉基層,現場調處難度較大的矛盾糾紛,推動了群眾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確保優質調解服務沉得下去。比如,3月30日,到溫泉街道泉村六組成功解決了城中村改造糾紛;5月17日,在賀勝橋鎮花坪村成功調解了一起醫療糾紛;7月6日,赴賀勝橋鎮賀勝村圓滿化解村民間借款糾紛案。
廣大調解員勇啃硬骨頭,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成功化解了一批信訪積案和非正常死亡等重大矛盾糾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通訊員:夏寧宏 陳立丹 編輯:董盈 責編:余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