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七夕怎樣表達愛?七種愛的打開方式居然是這樣!

發布時間:2022-08-04 09:36:04  |  來源:云上咸安  

8月4日,就是中國傳統的七夕節了!七夕,你想好了怎樣表達你的愛意了嗎?來武漢博物館吧。


(資料圖片)

8月3日晚7點,7件(套)“愛你的”文物齊聚武漢博物館,“比翼和鳴 地久天長——武漢博物館相約‘七夕’文物特展”拉開序幕。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在主持人對愛情的述說中,在《梁?!返哪九紤虮硌葜?、在古箏獨奏、昆曲、雙人舞、琵琶彈唱中,帶你沉浸式感受古人的愛意表達。

晚會現場

極目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次集中亮相的代表愛情的文物和藏品有:

武漢博物館收藏的清代“乾隆”款雙鳳交頸玉執壺、明代青花鴛鴦戲蓮紋蓋罐、元代韓氏娘子金飾套組、明代仙人龜鶴齊壽“破鏡重圓”鏡,

武漢德森地契博物館收藏的民國時期婚契,

漢繡大師任本榮設計并繡制的漢繡大花轎,武漢收藏家徐立捐贈的“清式金絲楠木四柱式髹漆人物紋架子床”等。

結婚證明書

雙鳳交頸,大紅花轎,看看古人怎么表達愛

七夕是象征愛情的節日,美好的愛情最終都是向往走向婚姻,承諾一生相守的。

在“比翼和鳴 地久天長——武漢博物館相約‘七夕’文物特展”和文藝匯演現場,極目新聞記者看到了古人一整套結婚的場景。

瞧瞧,古代女子婚嫁所佩戴的首飾有多美!

展廳里展示的一組璀璨珍奇的金飾,出土于武漢市黃陂區周家田元代韓門蕭氏淑真二小娘之墓,共7件,均為女性所用的金飾品。

元代金器在全國出土甚少,而這套周家田元墓出土的金發飾,運用了掐絲、錘揲、累絲、鑲嵌等多種復雜技法,制作精巧,工藝精湛,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

金發飾

一件清代“乾隆”款雙鳳交頸玉執壺,更厲害了,是宮中舉行大婚之禮時所用的合巹之物,壺底有銘文:“乾隆御制”。

這件玉執壺,玉質潔白無瑕,造型新穎奇巧,琢磨精巧雅致,可謂是中國治玉工藝鼎盛時期的杰作。

最吸引人注目的,應屬玉壺構思奇特的造型:兩只親昵依偎的圓雕連體鳳鳥構成壺身;緊貼兩頰、交頸私語的鳳首雕成壺蓋;底部更是兩足相抵、親昵偎依??芍^愛意滿滿!

清“乾隆”款雙鳳交頸玉執壺

古代婚嫁講究三媒六聘、八抬大轎,以示對婚姻的重視。展廳里展示的這件漢繡大花轎,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漢繡大師任本榮設計并繡制,大紅花轎看起來非常喜慶!

漢繡大花轎

洞房花燭夜,和這件金絲楠木四柱式髹漆人物紋架子床也很配噢!

“清式金絲楠木四柱式髹漆人物紋架子床”是2021年12月新入藏武漢博物館的,由武漢收藏家徐立捐贈。

觀眾紛紛贊嘆“雕刻圖案實在是太精美了”。

架子雕刻的圖案場景,十分豐富,包括有:點中、殿試(進爵)、授官圖;還有五子奪魁、平步青云、連連高升、平升三級、童子觀魚、瓜瓞綿綿、稚子折桂、衣錦還鄉、百子舞獅、百子舞龍等。

清式金絲楠木四柱式髹漆人物紋架子床

死了也要愛,“破鏡重圓鏡”寓意在另一個世界團聚

武漢博物館館長王瑞華向記者介紹,“今天展廳中展出的還有一件非常特別的文物——破鏡重圓,一半與男墓主人隨葬,一半與女墓主人隨葬,寓意死后仍然可以破鏡重圓,在一起!”

明仙人龜鶴齊壽鏡

極目新聞記者在展廳也看到了這件明代仙人龜鶴齊壽鏡。鏡子直徑25cm,鏡面厚0.5cm,近中心鏡鈕處一分為二,斷口參差。

展覽文字詳細介紹了這面鏡子的出土信息——出土于武漢市洪山區黃家灣明代夫妻合葬碗槨墓。

墓主人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六世孫,鎮國中尉朱顯械和其妻趙恭人。

出土文物中銅鏡一分為二,分置于男主人頭部的左側和女主人頭部的右側,將兩面半鏡合二為一,呈現出一面完整圓形銅鏡。寄托了墓葬中的夫婦二人希望在另一個世界再次團聚的愿望。

據介紹,這種夫妻合葬墓分葬破鏡、期盼重圓的隨葬形式,在明代比較常見。

漢服愛好者穿漢服體驗“中國情人節”

8月3日晚,受邀前來提前嘗鮮“比翼和鳴 地久天長——武漢博物館相約‘七夕’文物特展”的觀眾,不少都穿了漢服。

現場有一二十位來自湖北荊楚漢文化社的漢服愛好者,穿著形式多樣的漢服前來參加七夕沉浸式展覽和演出活動。

晚會現場

極目新聞記者問他們,“你們中有情侶或者夫妻嗎?”“我們是夫妻!”51歲的陳明超和51歲的黃芳高興地告訴記者。

黃芳是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她著便裝,一臉笑意;陳明超臉上粘了胡子,穿著黑色的漢服,他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至少年輕了十歲。

“一定是被愛情滋潤的吧?”面對記者的提問,黃芳說,“我們平常生活的確還比較浪漫,經常一起出去旅行,一起玩漢服體驗。明年元月份,就是我們結婚30周年,我們還專門拍了紀錄片來紀念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p>

黃芳說,七夕就是中國的情人節,“七夕節”還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受館方邀請參加這個傳統節日活動,感覺很有意義,“今天我們也拍了很多視頻留念。”

51歲的陳明超和51歲的黃芳夫妻倆來參加活動

晚會現場

據介紹,“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七娘會。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原是女性的節日。在一千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七夕節與“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相應和,逐漸演變成為了象征愛情的節日。

為增強觀眾的參與度,彌補部分觀眾無法成行的遺憾,武漢博物館此次在線上特別設計了“文物伴你度七夕”專屬數字紀念卡領取活動,與極目新聞聯合推出。

觀眾可以關注“極目新聞”或“武漢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在七夕節當天參與互動,獲得一張以七夕文物為主題的數字紀念卡,留下您的專屬的七夕紀念。

七夕主題文物展覽將持續展出至8月31日,市民可預約觀展。

(來源:極目新聞 編輯:董盈)

關鍵詞: 武漢博物館 金絲楠木 破鏡重圓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