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地市范圍持續增大,疫情仍在發展階段,從每日的疫情通報數據中,大家可能關注到每日新增無癥狀感染者的數量一直處于高位,無癥狀感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今天,湖北疾控專家就和大家講講“何為無癥狀感染者”。
無癥狀感染者沒有相關臨床癥狀,但核酸檢測是陽性
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以下簡稱無癥狀感染者),不會出現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臨床上可以識別的癥狀與體征,核酸檢測結果呈現陽性。
無癥狀感染者有兩種情形
一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的觀察,也沒有出現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癥狀與體征,始終處于無癥狀感染狀態;
二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采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癥狀與體征,但隨后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于潛伏期的“無癥狀感染”狀態。
無癥狀感染者存在傳播風險
1、傳播隱匿性
由于無癥狀感染者沒有任何明顯的癥狀與體征,在人群中很難被發現,無癥狀感染者導致的傳播,預防難度較大。
2、就診不主動
由于無癥狀感染者的癥狀輕微或不典型,感染者可能誤認為自己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不會主動去醫療機構就診。
3、難以被發現
由于存在檢測窗口期,采用核酸檢測和血清學檢測方法難以發現全部無癥狀感染者,現有的無癥狀感染者主要是通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主動篩查、感染來源調查、聚集性疫情調查和對高風險人員的主動檢測發現的,發現途徑有限,尚有部分無癥狀感染者難以被發現。
為何無癥狀感染者突然增加
1、與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自身特點有關
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性增強,但毒性相對減弱,臨床癥狀也相對表現比較輕一些,造成很多感染者感染之后沒有表現出臨床癥狀。
2、與大規模人群免疫接種有關
當前我國新冠疫苗接種的覆蓋率較高,接種疫苗之后,人體的免疫力增強,即便感染,相對來講可能有些癥狀表現不出來。
3、與早期發現和管控及時有關
疾控隊伍的快速篩查,使一些早期感染者沒來得及出現癥狀就很快被篩查出來。細致的流調工作也提高了“攔截”早期感染者的概率,無癥狀感染者正是在疾病最早期被“攔截”下來的人群。
一句話總結就是:無癥狀感染者沒有明顯癥狀,但具有傳染性,而且傳染具有隱匿性。
疾控專家提醒公眾:日常生活中,不能放松警惕,要持續加強自我防護,養成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風、不聚集、一米線、分餐制、打噴嚏掩口鼻等健康生活方式,尤其是進出公共場所、乘坐交通工具、進入人群密集場所時,要科學佩戴好口罩;積極接種疫苗,構筑免疫屏障;主動配合完成社區開展的核酸檢測篩查,如個人核酸檢測陽性后也不必恐慌,及時配合醫療衛生機構做好健康監測和隔離醫學觀察。
來源:長江云
編輯: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