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壹賬通批準議案沖擊港交所上市:最新持股曝光 累計虧損超66億元

發布時間:2022-04-12 08:51:08  |  來源:金融虎網  

來源:金融虎網 作者:金澤

4月8日,金融壹賬通(NYSE: OCFT)公布了其于2022年4月8日在深圳舉行的年度股東大會的結果。金融虎APP注意到,該公司股東大會通過的各項議案表明,其以為沖擊香港聯交所上市做好了準備。值得注意的是,4月1日,金融壹賬通向美SEC提交了F-20報告,披露了其經營情況、關聯交易、股權比例和風險因素等諸多信息,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其累計虧損人民幣達66.386億元。

批準議案沖擊港交所上市:在美股價已跌去86%

在本次會議上,金融壹賬通的股東批準、批準和/或確認了以下各項議案:

1、公司第三次修訂及組織大綱和章程應全部刪除,并替換第四次修訂及重述的組織大綱和章程,基本上按照2022年3月3日在公司網站上公布的年度股東大會通知中規定的格式進行修訂和重述,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完成上市前立即生效。

2、向董事會授予分配、發行或處理公司額外股份的一般授權的決議,該授權不超過上市后立即發行的股份總數的20%,且以上市為條件(“發行授權”)。

3、授予董事行使本公司權力的一般授權的決議,以回購本公司在上市后立即發行的股份總數的10%,并以上市為條件(“回購授權”)。

4、在發行授權書和回購授權書獲得批準的前提下,并以上市為條件,批準延長發行授權書,從而增加根據回購授權書購買的公司股份數量,以延長發行授權書,但該額外金額不得超過上市后公司已發行股份數量的10%。

5、該決議授權本公司或Maples Corporate Services Limited的每位董事根據其絕對酌情決定權,采取任何和所有可能必要的行動,以執行上述決議,并在開曼群島注冊處進行所有必要的備案。

據金融虎APP了解,2月25日,金融壹賬通CEO葉望春在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目前在積極籌劃回歸香港市場,希望能取得兩地上市”。2月28日,金融壹賬通即宣布,已向港交所提交申請,將以介紹上市的形式進行雙重主要上市,不涉及新發行或出售任何股份。

3月下旬,金融壹賬通又宣布,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國平安保險海外(簡稱“平安海外”)已在公開市場購買了其5344635股美國存托股(簡稱“ADS”)。平安集團全資子公司博裕資本(Bo Yu Limited)亦通知,該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有意根據市場情況,不時購買額外的美國存托憑證。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金融壹賬通高管已多次強調其股價被嚴重低估,并宣布了股票回購計劃。

2019年12月13日,金融壹賬通以“OCFT”為股票代碼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格為每股10美元。金融虎APP注意到,截至目前,其股價報1.38美元,較發行價已跌去86.2%,市值僅剩5.38億美元。今年3月15日,該股創下了0.99美元的上市以來最低價。

最新持股比例曝光 14位董事高管去年獲得2840萬元現金

4月1日,金融壹賬通向美國SEC提交F-20報告披露了其經營業績、關聯交易、股權比例和風險因素等諸多信息。在股權比例方面,截至2022年2月28日,已發行和流通的普通股總數為1169980653股。

截至2022年2月28日,Rong Chang Limited持股32.4%,博裕資本持股30.4%,Sen Rong持股16.1%,較上期末均略有下降。此外,軟銀旗下SBI StellarS and its affiliated entities持股與去年期末相同,仍為5.1%。據金融虎APP了解,截至2021年2月28日,Rong Chang持股34.4%,博裕資本持股34.3%為其第二大股東,Sen Rong持股17.1%。

需要指出的是,Rong Chang和Sen Rong是股東權利的一致行動方,可被視為一個集團整體,均由中國平安控制。Rong Chang股份受益人包括平安保險的某些董事和金融壹賬通的五名董事,即葉望春、陳蓉、陳心穎、竇文偉和王文君。截至2021年2月28日,平安集團通過博裕和平安海外持有的總股份占其股份的30.43%,平安海外是平安集團的子公司,最終完全控制博裕資本,博裕可能被視為平安海外擁有的300萬股普通股的受益所有人。

截至2022年2月28日,438040170股普通股約占其已發行和流通普通股總數的37.44%,由一名注冊地址在美國的記錄股東持有,該股東是金融壹賬通ADS計劃的保管人。美國存托股的受益所有人的數量很可能遠遠超過其美國普通股的記錄持有人的數量。

報告還披露,2021年,金融壹賬通向葉望春等14位董事和執行官支付了總計約2840萬元人民幣(450萬美元)的現金。

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20年和2021年,金融壹賬通分別擁有3,631、3,597和3,842名員工。在這些員工中,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有 306名員工在中國境外。大量員工曾在科技公司或金融機構工作過。

與平安集團及其關聯方交易:購買近6億元理財產品

金融壹賬通表示,平安集團是其控股股東之一、戰略合作伙伴以及最重要的客戶和供應商。金融壹賬通為平安集團提供了客戶獲取與管理、風險管理、運營、云服務、產品優化等多項服務。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來自平安集團的收入分別為人民幣9.947億元、人民幣17.268億元和人民幣23.167億元(合3.635億美元),占金融壹賬通總收入的42.7%、52.1%和56.1%。如果由于任何原因,平安集團大幅減少或停止向其采購或與合作,金融壹賬通的業務和經營業績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平安集團也是最重要的技術基礎設施、技術支持和維護供應商。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金融壹賬通從平安集團購買的產品和服務分別為人民幣7.585億元、人民幣12.856億元和人民幣15.343億元,分別占其總收入和經營成本的19.4%、27.3%和28.0%。

報告披露,2021年,金融壹賬通分別以23.152億元人民幣(3.633億美元)的價格向平安集團及其部分聯營公司提供了一系列產品和服務,主要包括銀行、投資和保險相關解決方案。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有4.427億元人民幣(6950 萬美元)應收平安集團及其某些聯營公司。

2021年,分別以人民幣15.343億元(合2.408億美元)向平安集團購買服務,主要包括技術支持、客戶獲取服務和人力資源支持。截至 2021年12月31日,因購買服務而欠平安集團的款項為人民幣11.784億元(合1.849億美元)。

2021年,金融壹賬通從平安集團發行的理財產品中獲得人民幣2620萬元(410萬美元)的凈收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從平安集團購買了5.995億元人民幣(9410 萬美元)的理財產品。

2021年,金融壹賬通向平安集團支付了1,980萬元人民幣(310 萬美元)的租賃費用。

2021年,金融壹賬通從平安集團購買的遠期匯率產品的衍生品凈虧損為人民幣1.695 億元(2660 萬美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由于美元升值,在遠期匯率產品下的衍生金融負債為人民幣1.91億元(3,000萬美元)。

2021年,金融壹賬通因平安集團向其提供的某些委托貸款產生了人民幣 1,590 萬元(250 萬美元)的利息費用。截至2021年12月31日,欠平安集團的款項為人民幣3.008億元(4,720 萬美元),即平安集團借給其的短期貸款余額和未償還的貸款利息。

2021年,金融壹賬通從平安集團的存款中獲得了人民幣1,200萬元(合190萬美元)的利息收入。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平安集團持有人民幣11.316億元(合1.776億美元)現金和受限制的現金存款,包括銀行存款和保證其在平安集團授予的貸款額度下的義務的保證金。

披露諸多風險因素:累計虧損已超過66億元

報告還披露了金融壹賬通在經營方面所面臨的多方面風險因素,包括與商業和行業相關的風險、與公司結構有關的風險、監管環境的風險、與ADS相關的風險等。

金融壹賬通在詳細披露中提到,歷史業績和增長可能并不代表我們未來的表現,我們可能無法繼續我們的增長或維持我們的歷史增長率。我們的收入增長主要是由我們的業務擴展推動的,以滿足金融機構對技術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需求。從2021年開始,結合我們的客戶發展戰略從主要擴大客戶基礎轉向深化客戶參與以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可持續的增長,我們升級了產品結構,將單模塊產品集成到更集成的解決方案,逐步淘汰某些低-保證金產品,并積極應對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這些舉措對收入增長產生了影響,與2020年相比,2021年的收入增長放緩。

金融壹賬通過去曾蒙受凈虧損,預計將來會蒙受凈虧損,可能無法實現或維持盈利。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別凈虧損人民幣16.875億元、人民幣14.141億元、人民幣13.305億元(合2.088億美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們累計虧損人民幣66.386億元(美國10.417億美元)。我們已經并將繼續產生大量費用來開發和商業化我們的解決方案,以及促進我們的業務。

我們將需要增加收入并控制開支以實現盈利。如果我們無法實現或維持盈利,我們的ADS的市場價格可能會大幅下跌。

在與商業和行業相關的風險方面,金融壹賬通提到:

-我們在競爭激烈且快速發展的行業中運營;評估我們的前景可能很困難,我們可能無法有效地管理我們的增長。

-我們過去曾蒙受凈虧損,預計將來會蒙受凈虧損,我們可能無法實現或維持盈利。

-我們的客戶包括受到高度監管的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金融服務行業的法律、法規或標準收緊可能會損害我們的業務。

-我們受制于不斷變化的監管要求,如果我們不遵守這些法規,或未能適應監管變化,我們的業務和前景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未能維持、擴大和優化我們的客戶群或加強客戶參與可能會對我們的業務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平安集團是我們的主要股東之一、我們的戰略合作伙伴、我們最重要的客戶和我們最大的供應商。我們與平安集團關系的任何惡化都可能對我們的經營業績、業務和增長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不遵守與數據安全、數據保護、網絡安全或個人信息保護相關的現有或未來法律法規可能導致責任、行政處罰和其他監管行動,這可能對我們的經營業績和業務產生負面影響。

-違反我們或我們的第三方云計算平臺提供商或其他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的安全措施可能會導致我們的數據、IT 系統和服務被視為不安全。

-我們依賴第三方來處理我們業務的各個方面以及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案。如果這些第三方不繼續維持或擴大與我們的關系,或者他們未能按照我們的合同條款履行職責,我們的業務、經營業績、財務狀況和聲譽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我們無法使用第三方許可的軟件,包括開源軟件,可能會對我們銷售解決方案的能力產生負面影響,并使我們面臨可能的訴訟。

-我們的季度業績可能會大幅波動且無法預測,并且可能無法完全反映我們業務的基本業績。

金融壹賬通還指出,最近圍繞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的訴訟和負面宣傳可能會導致對其的監管審查增加,并對美國存托憑證的交易價格產生負面影響,并可能對我們的業務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包括我們的經營業績、財務狀況、現金流和前景。根據法律,其未來的境外上市可能需要獲得監管機構的批準、備案或同意,如果需要,無法預測是否會或會持續多久能夠獲得批準。

關鍵詞: 平安集團 經營業績 不利影響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