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報道說起養魚,大家可能想到的都是網箱養殖,而在咸安區雙溪橋鎮梅岐村,該村村民鄭遠柏卻將養魚池搬上陸地,探索出一種以陸地養殖為基礎的產量高、耗能小、污染小的綠色養殖新模式。
來到雙溪橋鎮梅岐村一組鄭遠柏的水產養殖基地,只見室內46個圓形水池整齊排列,其大小為直徑4米,高1.1米左右,每個圓池里都基本注滿了水,魚兒就在這些圓池中歡快游動。在魚池邊,鄭遠柏熟練地為每一個水池潑灑餌料,吸引一大片鱸魚苗來吃。去年,鄭遠柏養殖的鱸魚因為其肉質鮮嫩、品質好、質量穩定,一經上市便獲得消費者的認可。今年初,他又購入了幾萬尾魚苗進行養殖,立馬就有養殖戶預訂,前景十分可觀?!斑@里一共有五萬尾,你看這魚很活躍,還有水也很清澈,五萬尾魚一共十個池,四月中旬,已經被客戶預訂了,這五萬尾收入毛利率大概在20萬元左右?!编嵾h柏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道。
鄭遠柏告訴記者,這種養殖的新模式叫作“陸基循環水高密度養殖”,跟傳統養魚模式相比,陸基循環水高密度養魚基本杜絕了淤泥不利物質、藥物殘留,增加了養殖密度,產量比傳統養殖提高了數倍不止。
“陸基循環水高密度養殖”是怎么運作的呢?在記者詢問后,鄭遠柏神秘一笑,原來,好魚看好水,這些魚苗培育得這么好,都要歸功于池邊這些大大小小的管子,別看管子不起眼,但它確是清理水池的好幫手。鄭遠柏介紹,這里的每個管子都連接到室外的水箱,將水輸送到池子里,讓水池不停地攪動,魚苗逆水游動,這樣魚的肉質緊實、美味,同時,水池里設有凹槽,水流沖下來的壓力讓池底污水與魚糞便一起流入下水道,讓水池保持干凈整潔,只要其中一環節出錯,就會自動警報。“水里面的氨氮、含氧、pH值可以隨時檢測,隨時控制,萬一超標了,隨時隨地可以換水?!编嵾h柏說 。
當天,咸安區農業農村局相關專家在對鄭遠柏的養魚項目進行實地考察后表示,下一步將在技術上、政策上給予幫扶,帶動周邊村民集體增收致富,全面推動梅岐村鄉村振興。
(咸寧臺記者:蔣旗 通訊員:雷瑩瑩 唐淵 編輯:董盈 責編:余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