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廣東,這個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的省份,大部分地區是雪的絕緣體,每一次冷空氣南下帶來寒意,都能引起一陣慶祝的浪潮。
然而,在2022北京冬奧會這樣一場全球關注的盛事中,少雪的南粵大地不僅向賽場輸送了全力拼搏的運動員,還為冬奧提供了良好的服務,以廣東制造保障賽事順利推進。
不同于人們既往的認知,廣州、深圳等省內多地目前都有著濃厚的冰雪運動氛圍,隨著本地冰雪場地設施供給不斷完善,大眾冰雪消費快速發展。而隨著北京冬奧會的順利舉行,一場冰雪旋風更是從北到南,帶動了更多市民參與冰雪運動。
廣東仔成中國雪橇“第一人”
2022年北京冬奧會賽程結束,運動員突破自我、不畏挑戰,給人們帶來了無數驚喜與感動。對于廣東人而言,其中一份驚喜與感動來自于參賽的17名廣東健兒,包括女子冰球項目16人,雪橇項目1人。
這是廣東歷史上首次有運動員參加冬季奧運會,17名參賽運動員體量不小,參賽個數在南方省市中名列前茅,廣東5年前設定的“冬奧見人”目標基本完成。
2月3日,冬奧會開幕式前一天,女子冰球項目開賽,這是中國女冰時隔12年重回冬奧賽場。本次北京冬奧會中國女子冰球隊23人中,有16人由廣東省體育局選送,這支南方球員占多數的隊伍曾為中國拿到了第一個職業冰球聯賽冠軍。
2月6日,中國女冰通過點球大戰以2比1反勝日本隊,雖最終無緣八強,但賽場上奮勇拼搏的姿態令人難忘。
21歲的彭俊越隨后成為唯一繼續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征戰的廣東選手。2月9日,他與搭檔黃葉波出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男子雙人雪橇項目,成為首對在冬奧賽場亮相的中國雙人雪橇組合。
2000年,彭俊越出生在湛江雷州市,初中三年級之前,他還是一名籃球運動員。2016年,他通過跨界跨項選拔,入選國家雪橇隊,自此踏上了冰雪之路。在此之前,作為地道的湛江人,他還從未見過雪。
2019年,彭俊越與深圳市南山區體校、深圳市業余體育運動學校簽約,成為深圳輸送運動員,同年他參加冬全運會雪橇項目的雙人、團體接力取得冠軍。2022年通過雪橇世界杯積分賽賽事,獲得北京冬奧會雪橇項目雙人、團體接力的參賽資格。2月9日晚賽后回到酒店,彭俊越說:“我很享受今天的比賽,在今后的日子要繼續加強訓練。”
廣東元素無處不在
從冬奧頂流冰墩墩,到濃縮著“中國式世界觀”的手持式火炬“飛揚”,從東莞制造的雪車頭盔,到深圳研發的智慧化座椅……冬奧會中有太多“廣東制造”體現了南粵人才與企業的創造力與生產力。
冰墩墩的成功出圈讓“一戶一墩”成為許多人最近的心愿。憨態可掬的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誕生于廣州美術學院,廣美教授曹雪擔任設計團隊負責人,他與團隊在巨大的壓力下打磨了七個多月,才有了來之不易的定稿。曹雪認為,冰墩墩的成功要歸功于廣東、廣州設計的務實與敢為人先。
一葉旋而知“飛揚”美,本屆冬奧會火炬“飛揚”一經發布,就廣受稱贊。國際奧委會認為,它“是體育與文化、藝術和科技的巧妙結合”“展現了奧運精神”。在“飛揚”的主創團隊中,有3位設計師來自廣東,其中來自梅州的李文思和揭陽的吳光號分別是火種燈與儀式火種臺的主要設計者。
東莞理工學院則參與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項目,主要負責雪車頭盔的研發,莞工項目組綜合3D掃描、設計、3D打印技術,為運動員進行一對一個性化定制。
深圳領先體育提供的智慧化座椅,在業內首創搭載“場館智慧坐席系統”,解決觀眾“找座難”的問題。同樣來自深圳的還有刷新智能電子有限公司研發的無線電子體溫計。冬奧會上由于室外溫度低,進門處的測溫容易出現誤差,存在有人進入場館后發熱的可能性。這款易于佩戴的無線電子體溫計能對佩戴者進行持續監測,甚至可以通過場館里附設的基站,跟進人流在場館里行進的動線。它的測溫誤差控制在±0.2攝氏度以內,是目前測溫設備中最準確的一種。
冬奧會的順利舉辦,也離不開核酸檢測力量的支持。為保障賽事順利進行,金域醫學攜手廣州實驗室等科技力量,自主研發出升級版的“獵鷹號”,這個高通量多場景移動實驗室的日檢測產能從原先的1萬管增至近3萬管。升級版的“獵鷹號”占地面積僅141平方米,每日承擔著冬奧北京賽區近30%的核酸檢測任務,是該賽區核酸檢測保障的主力之一。
中小學校園掀起冰雪熱
平行登坡、定點轉彎、犁式剎車……2月14日,華南師范大學附屬花都學校的訓練館內十分熱鬧,學?;╆牭男£爢T們在教練督導下依規穿戴整齊全套護具雪板,排著隊逐個滑下。
北京冬奧會熱度不散,嶺南大地也在掀起一場冰雪熱潮。在不下雪、不結冰的廣州花都,冰雪運動正走進校園。18所中小學各自組建校園滑雪隊,推廣普及冰雪運動,讓南國少年同樣可以在雪中飛馳,讓“冷”運動也在校園里“熱”起來。
今年11歲的溫燃是華南師范大學附屬花都學校五年級學生,參加滑雪訓練已有3年,是校園滑雪隊里的“老選手”。想起當初剛接觸這項運動的情景,每天摔得發紫的膝蓋和手臂還是讓她記憶猶新,“幸好我當時堅持下來了,滑雪就像飛一樣,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2019年9月,華南師范大學附屬花都學校在開辦之初,借助毗鄰廣州融創雪世界的地理優勢,籌建了滑雪訓練館和相關的設施設備,申報“全國冰雪特色學校”,并引進第三方開展滑雪課程,成立滑雪訓練隊。這也成為了全國首家擁有在?;┯柧氿^的學校,能夠實現全天候冰雪運動無縫對接訓練。
黃榮堅與他的創業團隊作為培訓第三方,擔負起了組建學?;╆牭娜蝿?。3年過去,從一開始只有10名預選隊員,發展到目前全校有1130名學員及8名體育老師的規模,從在課余被動“選修”到孩子們爭相“搶課”,滑雪文化已在這所學校生根發芽。
在冰雪罕見的南國,人們對冰雪運動有天然的新鮮感覺。通過這兩年的滑雪課程普及,學校有2000余名學生中有900余名學生參加過滑雪培訓課,并組建了一支有146名隊員的滑雪訓練隊。
“現在共有8名隊員達到參加全國越野滑雪比賽的水平,在此次全國學校冰雪運動競賽中更是取得了新的突破,明年的目標是登上領獎臺。”黃榮堅說。
花都區教育局還與廣東省冰雪運動協會、廣州融創雪世界攜手合作,選定18所中小學為“花都區校園冰雪運動推廣試點學校”,組建18支滑雪校隊,除了校內普及和訓練,每周還安排半天到廣州融創雪世界進行滑雪訓練,并定期開展校際滑雪聯賽。
花都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18支滑雪校隊建立以來,參與冰雪運動的學生人數成倍上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到相關的項目中來。今后,花都區還將組建滑雪區隊,并探索把冰雪運動項目納入“體教融合、區隊校辦”的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推廣普及校園冰雪運動。
在家門口玩雪滑冰
2月17日,雖然是工作日,廣州融創雪世界還是迎來了很多冰雪愛好者。入口處不遠,幾個人扎堆,一起提著滑雪板、穿戴護具,準備朝雪道走去。
當日室外氣溫15度左右,雪場的氣溫卻保持在了零下6度,白茫茫的人造雪在室內保持得非常干凈。這個造雪面積超4萬平方米的室內滑雪場,是華南地區“雪友”們的樂園,滿足了廣東人在自家門口滑雪的愿望。
隨著南方冰雪產業的發展,冰雪運動被越來越多人知曉。廣州融創文旅城副總經理高銳表示,廣州融創雪世界客源主要覆蓋粵港澳地區,延伸全國范圍。最大客源地是廣東,占比約六成,其次是湖南、湖北、江西等周邊省份。
相較于北方的室外滑雪場,南方的室內滑雪場把體驗時間加長了。“北方室外滑雪一般下午4時截止,我們這能到晚上10時。”滑雪教練楊賀說,雪場維護人員就有300人左右。
“雪世界采用了世界頂級設備與技術加持,全場共使用5臺制冷主機、67臺冷風機制冷,13臺小型造雪機及2臺雪炮造雪,另配備德國進口壓雪車設備進行雪道維護,確保持續輸出最佳雪質。”高銳說。
滑雪教練雪巖最初接觸滑雪時比較“吃力”,“當時我還在上大學,沒有太多的錢,只能靠兼職來維持自己的愛好。”近年來隨著冰雪產業的發展,滑雪從小眾運動變成更加大眾化,南方人滑雪不用再去北方,價格也更加親民。
廣州市體育局局長歐陽資文說,要進一步引導鼓勵社會資源提供豐富的培訓指導和冰雪體驗,讓冰雪運動通過“小手拉大手”“小眾帶大眾”實現快速發展。
歐陽資文也指出,近兩年來,廣州依據自然資源、氣候條件、文化特色、群眾生活習慣等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冰雪主題活動和賽事,營造了濃厚的冰雪運動氛圍。
北京冬奧會以來,廣州的冰雪運動氛圍更為高漲。每到周末下午,廣州正佳廣場冰河灣真冰溜冰場外,等待滑冰的隊伍常常能排十幾米長。
“今年北京冬奧會的舉行,讓越來越多市民領悟到冰雪運動的魅力,攜家帶口來滑冰。”店長葉麗莎向記者說,北京冬奧會開始以后,客流量有明顯的提升,大概有10%—20%。
對此,冰河灣負責人之一李韋宏說,冰河灣會根據市場的不同需求,調整專業的真冰訓練和大眾休閑娛樂體驗的比例,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如果初學者更多,我們會增加對休閑娛樂為主體驗冰的服務,也會做大量的冰雪運動普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