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上市量的增加,前期漲幅較大的蔬菜品種,價格已逐步回落趨穩。為切實保障今冬明春特別是元旦春節、北京冬奧會及全國兩會期間蔬菜等“菜籃子”產品市場供應、價格平穩,近日,農業農村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切實抓好冬春蔬菜生產 確保“菜籃子”產品保供穩價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部署蔬菜等“菜籃子”產品保供穩價工作。通知要求,嚴格落實地方屬地責任,將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菜籃子”產品保供穩價作為“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的重要內容,統籌抓好生產發展、產銷銜接、流通運輸、市場調控、質量安全等各項工作。
產品價格總體趨穩
從價格走勢看,近期,“菜籃子”產品價格總體趨穩。據農業農村部監測,11月23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30.56,比22日下降0.02個點;“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33.84,比22日下降0.03個點。
11月23日,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平均價格為5.72元/公斤,比22日上升0.2%;重點監測的6種水果平均價格為6.05元/公斤,比22日下降0.7%。價格降幅居前五名的是鴨梨、萵筍、菠蘿、蔥頭和巨峰葡萄,幅度分別為7.5%、4.7%、2.6%、2.6%和2.4%。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運行調控處處長趙卓表示,按照現在的面積和在田蔬菜的生長測算,為我們國家14億人每人每天提供3斤菜是完全有保障的,這個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菜籃子’產品供需容易受到自然災害及季節性因素影響,價格適當波動、品種間有漲有跌屬于正常情況。”趙卓表示,11月以來,我國“菜籃子”產品價格總體是穩定的,不同品種之間略有分化,豬肉價格在前期持續下跌后有所上漲,蔬菜的價格前期明顯上漲后最近趨于穩定。整個“菜籃子”產品的供應是充足的。
另從豬肉價格看,今年6月到9月,全國出欄肥豬平均價格一路下降,降到了成本線以下。四季度進入豬肉消費旺季,市場價格有所回升。
增加和保障蔬菜供應
蔬菜是重要的民生商品,其價格和供應情況受到各方的關注。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表示,從全年看,預計全國蔬菜面積3.2億畝,產量7.5億噸,比上年增加1%左右。從當前看,在田蔬菜面積達1.03億畝,同比還增加了400萬畝,預計未來三個月后也就是“兩節”前后,蔬菜供應量能夠達到2億噸,增加700萬噸。
通知強調,要分區分類抓好冬春蔬菜生產。“南菜北運”基地要充分發揮冬季光溫優勢,挖掘冬閑田資源,因地制宜擴大冬季蔬菜生產,增加對北方地區的調出量。北方設施蔬菜主產區要穩定增加塑料大棚等設施蔬菜生產面積,增加冬春地產鮮菜供應量。大中城市要提早研判自然災害和突發疫情影響,提早安排速生葉菜等應急保供蔬菜生產,增加上市量。
具體從區域看,“南菜北運”的七個大省,即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廣東、福建、海南和北方設施蔬菜的六個大省,即山東、遼寧、河北、河南、江蘇、安徽,冬春蔬菜面積產量占到全國的八成以上,是保障冬春和“兩節”市場供應的主力軍。“這13個省份在田蔬菜面積達到9130萬畝,同比也增加了350萬畝,這些地區陸續進入蔬菜采收旺季,能有效增加和保障市場供應。”唐珂說。
此外,通知明確,要及早制定應對“拉尼娜”防災應急預案和病蟲防控方案,做好化肥農藥等物資儲備和技術準備,加強分類指導服務,提高蔬菜產量。要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嚴把投入品源頭關,大力推行科學用肥用藥,嚴把市場準入關,嚴格落實農批市場入場查驗和食用農產品銷售者進貨查驗要求,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肉蛋奶市場充足
目前我國肉蛋奶供應的形勢和趨勢怎么樣?
從供應量看,生豬生產已完全恢復,市場供應出現階段性寬松。前三季度,禽肉、牛羊肉、牛奶等重點畜產品產量均實現增加。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陳光華表示,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生豬生產到今年二季度可以說已完全恢復。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按照生豬產能調控方案的要求,緊盯全國和各地的能繁母豬保有量變化情況,及時發布預警,落實分級調控責任,上下聯動穩定生豬生產。”陳光華說。
“關于雞蛋等其他畜禽產品供應情況,國慶節后,受消費需求增長、養殖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動,雞蛋價格出現過一波上漲,全國雞蛋出場價格從每斤4元漲到了10月下旬的5.2元。由于蛋雞的繁殖率高,生產周期比較短,生產者能夠根據市場信號比較快速地調節生產計劃。隨著近期新增蛋雞開產,減少淘汰蛋雞,雞蛋產量將同步增加,后續市場供應是有保障的。” 陳光華表示。
從畜牧業總體情況來看,今年以來,全國畜牧業生產穩定發展,主要畜產品市場供應都是比較充裕的。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前三季度全國豬肉產量3917萬噸,同比增長38%;牛肉產量468萬噸,同比增長3.9%;羊肉產量341萬噸,同比增長5.3%;禽肉產量1702萬噸,同比增長3.8%;牛奶產量2514萬噸,同比增長8%。
陳光華表示,“預計今年的肉類和奶類產量有可能創歷史新高,禽蛋產量保持穩定,保障元旦、春節期間市場供應有良好的生產基礎。”(記者 李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