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主塔“穿鞋”成功
記者日前從在漢央企中交二航局獲悉,經過300余名建設者晝夜奮戰,由該局施工的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常泰長江大橋5號主墩承臺施工圓滿完成,轉入主塔施工階段。作為常泰長江大橋兩個最大的主墩之一,常泰長江大橋5號墩位于泰州一側,主塔采用“鋼-混”混合結構空間鉆石形橋塔,設計總高為352米,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最高斜拉橋主塔。
5號墩承臺相當于主塔的“鞋子”,平面尺寸長77米,寬39.8米,面積達3064平方米,比7個標準籃球場還大,中心最高點設計高度為8.03米,相當于3層樓房高度,承臺內部布置鋼筋3500噸,混凝土20300立方米,如同在一個“馬蜂窩網狀”的長方形盒子鋼筋骨架里灌注混凝土。該承臺按施工工藝分三次進行澆筑,具有面積大、體量大、施工難度大、任務重、周期長等特點。
5號墩位于長江主航道的北側,施工中面臨著往來船舶如織、長江汛期航道通航安全、原材料供應和施工組織協調等諸多挑戰。在攻克了前期工序繁多、技術復雜、交叉作業多、施工組織難的沉井基礎施工后,中交二航局常泰長江大橋項目部提前從方案研究、人員組織、物資備料、設備安裝、溫控措施、環節把控等多方面精心布局,搶晴天,戰雨天,見縫插針,確保了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快速向前推進。
本次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易產生裂縫。除了采取降低入模溫度、分層澆筑、設置冷卻水管、蓄水保溫覆蓋養護等常規措施外,為了確保混凝土振搗密實,無分層、冷縫等質量通病,需要嚴格按照方案進行振搗,混凝土也需要工作性良好并且質量穩定。項目部經過多次技術攻關,在5號墩承臺混凝土首次采用了低熱硅酸鹽水泥和抗裂劑,承臺混凝土實現了工作性能優良、體積穩定、絕熱溫升較低、高耐久性的特點。
常泰長江大橋5號墩于2019年9月1日開始沉井開始加工制作,歷經沉井浮運、定位著床、水上接高、夾壁混凝土澆筑、取土下沉、封底混凝土澆筑、內井孔蓋板安裝等多次重大工序轉換。期間,項目部創新了沉井安裝結構設計,創下了萬里長江航運史上最大重量的鋼沉井拖帶記錄,并研發了取土門機集群控制系統與機械臂水下開挖機器人,實現了井孔內高效取土與刃腳盲區取土全覆蓋,大大提升了工效。
常泰長江大橋是江蘇省“十五射六縱十橫”高速公路網中如常高速公路的關鍵工程。建成后,從泰興到常州的車程縮短至半個小時左右,市民前往鎮江、宜興、溧陽等地都會更加快捷。大橋還是錫常泰都市圈城際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未來都市圈內快速過江的重任。而一級公路泰興側接入六圩港大道,常州側接入港區大道,將為兩岸融合發展打通快車道。
建成后,常州與蘇中蘇北地區時空距離將進一步拉近,常州和泰州將成為江蘇省實質上中軸樞紐城市。對泰州而言,不僅具有交通出行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加快了跨江融合發展,推進了“錫常泰”城市組團。三種交通方式過江,在“錫常泰”城市組團建成了高度分享的1小時通勤圈,為經濟融合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支撐,同時,對于拉動泰興乃至黃橋地區經濟發展也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應。(記者 張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