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寬”空間雙索面自錨式懸索橋在西安建成通車
“我宣布,灞河元朔大橋正式通車。”6月28日,由警車開道帶領幾輛汽車從西安奧體中心南側的灞河之上緩緩駛過,標志著這座由中建三局西北公司承建的“世界第一寬”空間雙索面自錨式懸索橋正式通車。
作為十四運順利舉辦的重要交通通道,西安灞河元朔大橋主要承擔連接會展中心區域、體育中心區域、西安市區、港務區及高鐵站的功能,同時也是西安市北部片區東西向交通聯系的重要交通干道。大橋通車后可極大地提高周邊交通通行能力,為十四運的勝利召開提供堅實的交通基礎保障。
據項目經理劉剛介紹,大橋全長2.3千米,于2019年10月開工建設,“主橋采用主跨為300米的空間雙索面自錨式懸索橋,是目前國內最大跨空間索面自錨式懸索橋、世界最大跨空間主纜雙塔自錨式懸索橋,也是世界最寬整體橋面空間索面自錨式懸索橋;橋面寬56米,橋塔全高129.5米,全部為鋼結構,總用鋼量4.2萬噸,相當于6座埃菲爾鐵塔的用鋼量。”
站在大橋西側向東望去,兩個石榴花形狀的大橋主塔雄立于灞河之間,橋的東北角是西安奧體中心,西北角是正在建設的長安書院,灞河兩側高樓林立與元朔大橋遙相呼應,互成景致。
“項目施工過程中,大噸位超長距離頂推、大型索鞍安裝、空間纜索體系施工等難度非常大,我們工期也緊張,只能窮盡一切辦法,解決問題。”通車現場,在這里奮戰了600多個日日夜夜的技術員田龍回憶到,“在大橋合龍過程中,我們采用了國內首創的‘塔梁同步’整幅鋼箱梁分幅頂推施工工藝,不僅大幅縮短了工期,也為項目上部纜索體系施工創造了有利條件。”
“作為一個西安人,十四運在家鄉舉辦很自豪;作為一名建設者,能夠參與到十四運項目建設中,為盛會的召開、西安的發展貢獻個人力量,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項目執行經理張志偉說。
灞河元朔大橋以“千古一舟”為題,象征“舟行古今、跨越時代”的文化內涵,融合西安市花-石榴花造型,與奧體中心建筑造型遙相呼應;白色的主塔和主纜,與奧體中心、灞河兩岸景觀天水一色,體現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的景觀效果。大橋通車后,將成為西安地標性建筑。(記者 毛濃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