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期間 國產鞋遭鞋販子炒作身價暴漲

發布時間:2021-04-09 11:20:32  |  來源:新華網  

消停一年多的“炒鞋”風再次卷土重來。這次,始作俑者瞄準了國貨李寧、安踏等品牌。

清明小長假期間,“國產鞋遭鞋販子炒作身價暴漲”沖上微博熱搜。據報道,很多爆款不是斷貨就是價格飆漲,以“李寧韋德之道4全明星銀白款”為例,在得物APP售價竟高達48889元。而該鞋參考發售價僅1499元,漲幅達31倍。

似乎一夜間,火線簽約流量明星肖戰的李寧成為足以媲美耐克、阿迪的香餑餑。到底產品的受歡迎度幾何,還是得靠公司業績來說話。李寧發布的最新2020年財報顯示,去年集團收入上升4.2%至144.57億元,凈利潤增長13.3%至16.98億元,49.1%的毛利率與2019年持平。

去年受國內疫情影響,李寧能取得營收凈利雙增長的成績,確實殊為難得。新華網通過對財報客觀再分析,對李寧的經營有著更直觀和全面的認識。

研發投入遜于營銷投入

財報中,李寧表示“為盡可能減少疫情對本集團目前及未來可能產生的壓力,本集團本年度重點關注了各項成本費用的控制。”所以公司多項開支被壓縮。

其中,李寧2020年度營銷費用(廣告及市場推廣開支)為12.8億元,較2019年度的13.27億元略有下滑,僅下滑3.54%。

而研發投入3.23億元,較2019年度的3.63億元下滑明顯,大幅下滑11.02%。

從收入比來看,2019年營銷費用占集團收入的9.6%,2020年度為8.9%;2019年研發投入占總收入(研發強度)的2.6%,2020年度則為2.2%。

對比可以看出,公司對營銷的投入要遠勝過對研發的投入。對于研發經費和研發強度兩個指標,李寧在2020年度均出現下滑。

而同期在港股上市的另外三家國產運動品牌,安踏、特步和361度,在研發投入上的重視程度可圈可點。

以公司市值最小的361度為例。雖然去年361度的營收出現同比下滑,但減收不勒研發,困境下的361度研發強度達到4.0%,比2019年的研發強度3.8%有所提高。

國內市場北強南弱

李寧作為一家立足國內市場的運動品牌,國際業務一直在公司營收中占據微小的比例,2020年為1.5%,業務收入依賴國內市場。

財報顯示,公司將國內業務劃分為北部市場、南部市場、華南部市場。

北部市場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山東、河北、內蒙古、河南、黑龍江、吉林、遼寧、陜西、甘肅、寧夏、新疆及青海。

南部市場包括:云南、貴州、四川、江西、重慶、西藏、上海、浙江、江蘇、湖南、湖北及安徽。

1991年,李寧起步階段收獲了一筆最關鍵的投資,是當時李經緯掌舵健力寶提供的1600萬元。廣東李寧體育用品公司正式成立,獨立負責“李寧牌”運動服、運動鞋的經營。再者,李寧本人是廣西人,公司主要生產基地在廣西。于是華南部市場涵蓋了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及澳門。

財報顯示,北部市場2020年收入75.9億元,同比增長10.2%,占總收入的52.6%,2019年為68.9億元,占比49.7%;南部市場2020年收入48.5億元,同比減少2.2%,占總收入比33.5%,2019年為49.5億元,占比35.7%;華南部市場2020年收入18億元,同比增長2.3%,占總收入比為12.4%,2019年為17.6億元,占比12.7%。

綜合來看,李寧2020年能取得營收增長,主要依靠北部市場的強力拉動,南部市場不僅沒有取得正增長,還和華南部市場一起拖了后腿。

從國內市場角度來看,整個南方市場的GDP和人均收入都要高于北部市場。2020年萬億GDP城市達到23個,地理上屬于北方市場的只有6個城市,剩下的17個城市都屬于南方市場。

綜上來看,李寧在北方受歡迎度較高,而在經濟實力和消費能力更強的南方,表現則沒那么突出。

壓開支,也壓員工成本

克服疫情帶來的種種不利因素,完成超預期業績,對于李寧而言,這需要管理團隊和員工們上下齊心協力。

如何實現對員工的激勵,關鍵還是薪資薪酬。

雖然從李寧財報上看不出具體的薪酬待遇,但透過員工成本這一項能大致了解相關情況。

財報顯示,截止2020年12月31日,李寧有雇員3625名(2019年12月31日:3783名),員工成本開支為13.11億元,占收入比為9.1%;而2019年員工成本開支為15.19億元,同比減少13.69%,占收入比為10.9%。

按此計算,2020年李寧公司員工人均成本36.16萬元,相較2019年的40.15萬元,下滑接近10%。也就是說,對應的員工薪酬也不同程度地出現下滑。

而知名體育品牌安踏的財報顯示,2019年員工成本為39.7億元,2020年則大幅提升為44.4億元,增幅達11.83%。

另外兩家體育品牌特步和361度,其員工成本占收入比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并未受疫情這一客觀因素而壓減員工成本。(記者 丁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