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國社保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管理服務優化規范,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66歲的鄧友根是江西省吉安市峽江縣戈坪鄉汀溪村的一位孤寡老人,在大數據比對中,峽江縣社保局的工作人員發現了他達到年齡,但卻沒有參保,便主動上門,免費為老人辦理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并補發了養老金。
“十三五”期間,為了讓更多像鄧友根這樣應參保而未參保的城鄉居民享受社會保障,我國開展了社會保障歷史上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全民參保登記工作,基本摸清了參保底數,建立了覆蓋13.9億人基礎數據的全民參保數據庫,精準推進重點群體參保,各項社會保險覆蓋范圍不斷擴大。截至今年10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9.92億人、2.14億人、2.64億人,均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共有594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超過99.99%,基本實現應保盡保。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占全球養老保障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覆蓋人數最多的養老保險制度。
不斷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更發揮著社會“穩定器”的作用,在充分保障參保人員社會保險權益的前提下,2015—2019年我國先后6次進行社保降費,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今年以來,為了穩定和擴大就業,國家還出臺了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政策,推出“免、減、緩”三項措施。今年1—10月,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共減免12741億元,緩繳社保費655億元。
“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和信息化平臺建設,實施社會保障卡工程。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國社保卡持卡人數已達到13.32億人,覆蓋95%人口和所有地市,提前并超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同時,全國電子社保卡已達到3.14億張,用戶可通過419個APP、小程序等渠道獲取電子社保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