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成功完成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難治性癲癇

發布時間:2023-10-09 10:33:37  |  來源:山東衛生新聞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成功為一名難治性癲癇患兒實施迷走神經刺激術(VNS)。該手術的開展,標志著濱醫附院神經外科對難治性癲癇的治療取得新突破,將為更多癲癇患者帶來福音。

3歲的明明(化名)在剛出生6個月的時候就出現不明原因抽搐,每天均有抽搐發作,經檢查被確診為癲癇。從此,小明明一家踏上了漫長的求醫之路。癲癇俗稱“羊角風”,是兒童時期常見的一種病因復雜的、反復發作的、陣發性、暫時性腦功能紊亂所致神經系統綜合征。雖然大多數患者可以接受抗癲癇藥物治療,但仍有約1/3的患者對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被稱為難治性癲癇,明明便不幸成為其中一員。3年來,明明反復抽搐發作,伴發育遲滯及智力下降,雖經北京、濟南等地的醫院不斷地調整抗癲癇藥物,但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

濱醫附院功能神經外科團隊由劉鵬飛教授牽頭,與兒童神經科朱淑霞、張燕燕等專家組成癲癇團隊進行了全面評估,認為該患兒診斷明確,符合VNS手術指征,建議為孩子行VNS手術,進一步控制明明的難治性癲癇,并為明明制定了完善的手術方案。

迷走神經刺激術是通過刺激一側頸部迷走神經而治療難治性癲癇的一種手術手段,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無需開顱來治療藥物難治性癲癇的方法之一。為了確保手術安全,劉鵬飛教授帶領手術團隊進行詳細的術前討論,經過反復討論、縝密分析制定周密完善的手術方案。在神經外科與兒童神經科的通力合作,麻醉科的全程保駕護航下,歷經1個多小時,手術順利結束,術后明明病情平穩。迷走神經刺激術的成功實施,為當地癲癇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

藥物難治性癲癇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給患兒的生活質量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針對這一難題,劉鵬飛教授介紹說:迷走神經刺激術適用于那些經過1-2年聯合用藥治療仍無法控制的耐藥性癲癇患兒,以及外科治療失敗或不適合手術切除顱內病灶的難治性癲癇患兒。

據了解,迷走神經刺激術已經在國外擁有近三十年的歷史,被廣泛應用。這種微侵襲性手術不需要開顱,術中及術后的并發癥較少,療效確切。迄今為止,全世界已有超過75個國家的逾14萬例難治性癲癇患者接受了這種治療方法。因此,迷走神經刺激術的手術技術和治療方式已經相當成熟和完善。

然而,在國內,迷走神經刺激術的開展卻相對較少。這主要是因為該治療所需的器械依賴進口,費用昂貴。盡管如此,迷走神經刺激術的優勢不容忽視。它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難治性癲癇患者的發作頻率,甚至可以使患者痊愈。在目前已經實施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的患者中,約80%的患者的抽搐癥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而且,這種治療的效果可以長期維持,時間越長,作用越能顯現。此外,還有機會可以逐漸減少抗癲癇藥物的用藥量,從而減輕患者的藥物負擔。隨著醫療設備和技術的不斷進步,相信迷走神經刺激術在國內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為更多的難治性癲癇患者帶來希望與福音。(張濤)

責任編輯:瀚海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