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秋風起、天漸涼,這份秋季育兒小常識,家長千萬別錯過!

發布時間:2023-10-08 15:33:26  |  來源:山東衛生新聞網  

秋分過后,


(相關資料圖)

氣溫下降,早晚溫差增大,

加上空氣干燥,

是許多疾病的多發季節。

孩子們抵抗力差,極易中招

……

中醫認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季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收斂神氣,使秋氣平”,才能為冬天打好基礎。若秋季養生沒做好,則會損傷肺氣,冬季出現“食谷不化”,導致疾病的發生。

秋季,寶寶多發疾病往往因“秋燥”

“肺與秋氣相應”“燥為秋季之主氣”,燥氣當令的秋天,肺最容易受傷。而肺主皮毛、開竅于鼻、和大腸相表里,因此燥邪傷肺,出現皮膚干、口干、唇干、嗓子干癢,甚至大便干結、眼睛干澀等典型的“秋燥”癥狀,寶寶則易出現咳嗽、鼻炎、皮膚過敏等問題。

預防為先,家長可以學做這些小兒推拿

補肺經:從指尖推向指根(左手無名指),每日推300-500次,可起到補益肺氣的作用。

補脾經:用拇指指腹,沿著寶寶拇指外側,從指尖推向指根,每日反復推300-500次左右。

摩腹:用手指掌面,在小兒腹部順時針磨腹,每日一次,每次3~10分鐘,建議在兒童睡覺前進行推拿。

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督促孩子做好這些

規律起居。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睡眠。秋季晝短夜長,人體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變化,孩子早睡收陰,早起舒陽,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早晚添減衣服,以防受涼。入秋后孩子要及時添衣,夜晚蓋好被褥,防止受涼,做到肚子暖、手腳暖、背部暖,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預防疾病。

調節心志,保持心理舒暢,情緒樂觀。秋季入學后,孩子面臨著學業、考試,以及社交壓力,如身體和心理負擔重,則會影響肝氣疏泄,而肝氣郁結,反過來又會引起身體氣機運行不通暢,影響脾胃運化,造成食欲不振、精神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出現惡性循環,導致疾病的發生。

注意食補。五色入五臟,白色食物最是補肺,秋燥應多吃百合、梨、白蘿卜、藕等潤肺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中醫兒科專家給父母們推薦給幾款食療方:百合銀耳粥,健脾潤燥益肺;山藥排骨湯,健脾胃、補肺益腎;雪梨菊花飲,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白蘿卜燉湯或煮水,理氣寬中、補脾、潤肺生津液。

堅持鍛煉。秋季天高氣爽,是運動的好時機。孩子堅持鍛煉不僅能激發身體活力,還能增強身體抵抗力。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身體情況,選擇單車、慢跑、登山等親子活動,運動時以微汗出為度,同時多喝開水補充水分。

(責任編輯:魯峰)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