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除了一些常見病、燙傷外,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肘部拉傷,也是我們常說的脫臼。
冬天孩子們穿的太厚,家長“不經意”間的動作就容易導致孩子脫臼。
脫臼是4歲以下孩子最為常見的現象,尤其是2~3歲的孩子。主要是由于孩子的肘關節窩太淺,肘部長骨受到外力時(如突然被舉起來、猛拉、被拽著甩動、摔倒等),就很容易滑脫出來。多數孩子等關節發育成熟后,出現脫臼的概率會少很多。
【資料圖】
孩子脫臼有什么癥狀?
1.關節疼痛:嬰兒發生脫臼后產生關節損傷,如關節囊損傷、關節滑膜損傷、關節軟骨損傷,以上不同部位的損傷會刺激神經引起關節疼痛癥狀。此外,關節脫臼還會使關節出現嚴重腫脹,而腫脹會造成組織壓力增加,刺激神經也會導致關節疼痛;
2.關節畸形:嬰兒發生脫臼后由于關節面對合關系喪失,骨關節端會突出于關節部位而形成關節畸形,如肩關節脫臼會表現為方肩畸形,髖關節脫臼引起髖關節屈曲內旋畸形;
3.關節活動受限:嬰兒發生脫臼后由于關節錯位并伴有嚴重疼痛,會導致關節活動受限,關節的靈活性下降,會影響關節活動,限制患者關節功能
孩子脫臼有什么反應?
脫臼往往不會引起腫脹,所以從外觀上看不到。有些孩子會直接表達肘部疼痛,或者會哭鬧,還有些孩子當時沒有任何反應。
不過無論哪種表現,事后孩子都會表現為將手臂緊緊夾在身體一側,不愿活動,手肘微屈、手掌朝向身體。如果你試圖將他胳膊抬起或者手掌反過來,孩子會因為疼痛而哭鬧、抗拒。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這樣的情況,再回想是否有拉扯過孩子胳膊,應立即帶孩子醫院就診。醫院確診是脫臼的話,拉扯孩子胳膊的動作切勿再做。
出現脫臼如何治療?
寶寶脫臼可以選擇手法復位、手術等方式進行治療。
1.手法復位:在寶寶出現脫臼之后要盡快進行復位,可以選擇使用大圍巾折呈三角形,然后將手臂懸吊在脖子上起到固定作用,在固定之后可以進行冰敷一會,冰敷可以起到消腫的效果,使癥狀得到緩解。
2.手術:若寶寶的年齡大于18個月,骨頭出現一定硬度,無法進行手法復位時,可采取手術治療的方式來達到矯正目的。
脫臼復位會有后遺癥嗎?
一般情況下是沒有什么后遺癥的,同時因為跟飲食也沒有關系,所以孩子也無需忌口;年齡越小的孩子,父母不加注意的話,再次出現脫臼的幾率也就越高。
如何預防脫臼?
1.家長避免用力牽拉孩子肢體。
2.多食用富含鈣、蛋白質的食物。
3.參與適量的有氧運動,提高自身免疫力。
4.定期到正規醫院進行體檢。
5.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
6.可以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碳酸鈣顆粒等藥物。(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撰稿/ 丁美美 審核/ 黃瑾)
(責任編輯: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