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財政收入累計達49258.3億元 北京財政支出超八成服務民生

發布時間:2022-10-17 07:58:49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從2012年的3314.9億元到2021年的5932.3億元,財政收入年均增長7%;收入質量(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始終保持全國前列并持續優化,2021年達到歷史新高……北京市財政局穩步推進各項財稅改革和財政管理工作,為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夯實“穩”的基礎,增強“進”的底氣。

財政收入十年來年均增長7%

作為全國首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型城市,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為財政收入奠定堅實基礎。財政部門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向改革要動力,向管理要效益,收入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

從2012年的3314.9億元到2021年的5932.3億元,十年來北京財政收入累計達49258.3億元,年均增長7%。收入質量(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始終保持全國前列并持續優化,2021年達到歷史新高87.1%,排名全國第一。連續十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支出從2012年的3685.3億元擴大到2021年的7205.1億元,財政支出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為把這些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財政部門能“省”錢,會“花”錢。“省”在政府過緊日子、節用裕民上,大幅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勤儉辦一切事業。“三公”經費只減不增,2017年到2021年,下降幅度達57%。“花”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優化支出結構,理順優先順序,深入推進“四個中心”建設、支持保障“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副中心建設、“兩區”“三平臺”建設等重大戰略任務落地。

近五年累計減稅超5000億元

在減稅降費方面,本市頂格減征小規模納稅人的“六稅兩費”,實現地方權限內設立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全部清零”。近五年,累計減輕企業和個人稅費負擔超5000億元。

同時,本市實行“加”“減”并舉。“加”體現在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十年來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科學技術支出共計投入3372.4億元,年均增長9.4%,著力保障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突破技術瓶頸和“卡脖子”問題。統籌資金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將本市高精尖資金安排規模增加至20億元,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減”體現在減去不必要的條條框框。深化科技經費“放管服”改革,實施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包干制”,擴大高校與科研機構經費使用自主權、精簡預算科目等措施,建立健全更符合科研規律的經費管理機制,為科研人員“松綁”,提升創新主體活躍度,創新生態持續改善。

此外,本市累計發行新增政府債券超6000億元,有力保障了非首都功能疏解等重大工程和全市重點工作,政府債務風險率也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16年初設立的北京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下設27支子基金,累計投資6030個項目,財政出資引導放大倍數達4.9倍。PPP模式為政府借力“引資”“引智”,2021年PPP項目簽約落地率達93%,居全國第一。

在政府采購整體份額中,本市還把預留中小企業采購份額提高至40%,高于國家要求10個百分點。在財政部開展的政府采購透明度評估中,連續兩年排名第一。

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八成以上

近年來,本市財政部門統籌各項資源,加大民生保障力度,體現民生財政之本,民生支出占比始終保持在八成以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其中,財政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從424.3億元增長到1054.2億元,通過加大補貼力度、緩繳社保費等多項舉措,持續加大對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扶持力度。財政教育支出從628.7億元增長到1147.8億元。2021年,適齡兒童入園率達到90%,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接近9成,小學初中就近入學率99%以上。

財政衛生健康支出從256.1億元增長到632.7億元,全市醫療衛生機構1.17萬個,床位數超13萬張,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和醫院床位數分別達到5.64人和5.59張,分別是2012年的1.4倍和1.2倍。交通運輸投入從243.8億元增長到362.7億元。2021年末軌道交通總里程783公里,比2012年末增長77.1%,交通出行更加綠色便捷。

財政住房保障投入從44.8億元增長到152.6億元。全市持續推出經濟適用房、公租房、共有產權房等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2021年低保、低收入、重殘、大病4類家庭申請保障性住房保障率達100%。全市財政累計投入4300多億元,環保基礎設施大幅度提升。全市污水處理率從83%提高到95.8%。2021年PM2.5年均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3.1%,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譽為“北京奇跡”。

形成122項支出成本定額標準

近十年來,本市財稅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顯著成效。2021年基本建成全市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實現預算管理“五統一”,提升預算管理的規范性、科學性,加強預算約束。2017年至2020年,預算管理工作連續四年在國務院對地方政府“真抓實干”考核中獲得通報表揚。財政管理體制不斷優化,政府治理效能持續提升

本市還實施以個人所得稅調整為核心的市區收入劃分改革,同步調整城市建設維護稅等稅種的市區分享比例。市區共享稅由6個擴大到10個,有效增加各區可統籌財力。“營改增”全面擴圍,深化資源稅、水資源稅、環境保護稅、耕地占用稅等改革,有效減輕了企業和個人納稅負擔。

按照中央提出的“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決策部署,在北京市已實現市級部門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全覆蓋的基礎上,開創性實施全成本預算績效改革。截至2021年底,累計形成122項支出成本定額標準,全部用于指導年度部門預算編制。2019年-2021年,北京市通過實施全過程、全成本的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更好地樹立了成本控制理念,實現節支超過250億元。本市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在財政部對地方考核中連續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省市。

(文/本報記者張月朦)

關鍵詞: 北京財政支出 財政收入 全國首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型城市 財政資金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