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縣永定街道:“紅色引擎”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

發布時間:2022-04-12 14:01:42  |  來源:云南經濟日報  

清河村位于昆明市富民縣永定街道,地處富民縣西北方,全村11個村民小組1320人8個黨支部73名黨員,少數民族人數占總人口90%,其中,彝族占80%約1000人。

針對清河村集體經濟薄弱情況,富民縣永定街道黨工委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多次走入清河村組,進行實地調研,深入村組、深入群眾,摸準一線實情,多次分析研判,解決一線難題。

建強隊伍力量,夯實組織基礎。鄉村振興,人才為要,清河村著重從青年干部培養和“兩委”班子優化來抓隊伍建設;重視后備干部選聘培養,在全縣統一選聘后備干部中,積極做好返鄉大學生和退役軍人等青年干部摸底和宣傳動員工作,成功選聘1名當地在中國農業大學就讀的應屆畢業生回村擔任黨總支書記助理,并將其納入街道青年人才專題培訓班進行系統全面學培訓,提升綜合能力,青年干部的加入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抓住村“兩委”集中換屆契機,配強班子建好隊伍,推行“一肩挑”選優“帶頭人”,后備干部順利選為村黨總支副書記,8名支部書記中有2名是農村致富帶頭人,1名是退伍軍人,1名是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并結合實際儲備后備干部2名,班子整體功能增強,新班子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注重村組干部和黨員干部培訓,充分利用“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和“萬名黨員進黨校”培訓、遠程教育、“云嶺先鋒”夜校等學臺,蓄能充電,提升村組干部和黨員干部綜合素質和業務水

摸清資源優勢,明確發展思路。清河村依托紅色文化豐富、民族文化濃厚、農特產業基礎好、自然資源豐富4大資源特色,以凸顯紅色文化內涵為主線,融合清河村彝族文化、特色玫瑰花種植加工、生態山水整合資源,推進清河村農旅、文旅、康旅“三旅”融合化發展,以“紅色引擎”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

整合項目資源,爭取項目落地。永定街道依托“紅軍長征過富民”途經清水河永固橋的革命歷史背景,積極做好項目謀劃工作,制定清河紅色體驗教育基地的策劃方案,2021年4月啟動基地建設,2021年5月,搶抓項目政策機遇,積極爭取上級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并整合“創文”“創衛”等各類項目資金,充分利用集體土地,推進清河紅色體驗教育基地項目建設,打造“十大紅色體驗”活動,做大、做強紅色文化和紅色旅游,把體驗基地建設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有效銜接,助推鄉村振興。

有序推進工作,項目成效明顯。清河村紅色體驗教育基地產權歸村級集體所有,建設內容包括參加紅軍、紅軍訓練、紅軍講堂、紅軍歌曲、紅軍長征、紅軍野餐、紅軍遺址、紅軍戰斗、紅軍與彝家、十送紅軍10個項目,整個體驗項目把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黨修養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相結合,形成集專題教學、體驗教學、理論教學、情景教學等為一體的體驗模式,建設為黨建、團建教育活動的陣地。基地于2021年7月投入試營運,為了規范管理,提高項目效益,清河村與鄰村南營村委會石橋村合作,由南西橋旅游文化公司來對項目營運進行管理,通過“村企合作”“村村合作”模式,實現雙方資源共享,互利共贏,推動村集體經濟高效發展,同時還帶動當地及周邊百姓增收致富。

目前,清河“紅色旅游村”已初步成型,該村2021年接待省、市、縣及周邊鎮、村黨建、團建活動和調研30余起,接待黨員干部1000余人,帶動當地農民玫瑰花產業產值達1000余萬元,202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17284余元,僅營業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已超過8萬元,實現了“薄弱彝村”到“紅色旅游村”的蛻變。

關鍵詞: 紅色引擎 永定街道 紅色旅游村 紅色文化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