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耕時,梅縣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搶抓農時忙農事,有序推進春耕春播工作,處處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如火如荼的春耕景象,確保全年農業生產開好局、起好步。
走進白渡鎮悅來村,記者看到農戶正在田里加緊拋秧,一排排翠綠的秧苗為眼前這片撂荒耕地披上了綠色的新裝。為喚醒沉睡土地,悅來村兩委鼓勵和引導撂荒農戶通過村集體、合作社流轉土地,并通過連片規模化種植,讓農戶從產業發展中得益。
近年來,白渡鎮積極推進撂荒地復耕復種工作,穩住糧食播種面積,保障農民種糧收益,助推鄉村振興。
“為確保今年的糧食安全生產,現已對全鎮撂荒情況進行全面摸排,確定工作任務,任務分解至村,由駐村團隊和村兩委干部共同抓落實。”白渡鎮副鎮長陳志新說,一是深入群眾進行宣傳發動,二是完善耕作基礎設施條件,三是村經濟合作社對撂荒地進行統一集約后引進鄉賢和種糧企業進行長期經營。
在石坑鎮鋒惠家庭農場綠色稻實驗基地,春耕備耕工作已接近尾聲。農技人員也深入一線開展農技服務,指導廣大農戶做好下一步的春管工作。
“水稻進入分蘗期,這段時間要做好田間肥水管理,淺水促進分蘗,做好田間雜草防蟲工作,田間溝邊要經常維護好,檢查田間病蟲害,有利于后期苗的生長。”梅縣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廖國英說。
“我們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引導群眾去種植優質高產水稻,農技人員去田間地頭指導群眾種植早稻方面的具體管理,施肥用藥,保證產量。做好病蟲害測報工作,及時給群眾發布病蟲害測報信息。”石坑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主任李英杰說。
梅縣區農業農村局種植管理股負責人李建基表示,接下來梅縣區將持續開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擴大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繼續加強田間管理,做到增產增收,使糧食生產達到規?;?、產業化,提高種糧效益。
據悉,梅縣區現有耕地面積31.45萬畝,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13.33萬畝,2021年糧食播種面積38.6752萬畝、總產量17.541萬噸。今年市下達全區糧食種植任務38.68萬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34.25萬畝、大豆1.3萬畝。全區出動農資打假護春耕行動526人次,抽檢門店150多家,出動春耕生產農機設備8000多臺套。截至3月底,已完成早稻(插植)149211.97畝、大豆種植12403.68畝、其他糧食12932.87畝,已完成進度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