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保監會財險部主任李有祥16日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自去年9月車險綜合改革實施以來,全國車險消費者減少保險支出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去年9月19日,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車險綜合改革。李有祥說,改革實施半年來,車險市場運行平穩有序,“降價、增保、提質”階段性目標初見成效,基本符合改革預期。具體來看,呈現三方面特征:
第一,降費讓利超千億,消費者獲得感明顯增強。“車險綜合改革讓消費者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李有祥表示,截至3月底,消費者車均繳納保費較改革前降低689元,降幅達20%。根據該數字測算,從去年9月19日改革以來,全國車險消費者為此減少保險支出達1047億元。
第二,賠付水平大幅提升,保險保障程度明顯增加。按照車險綜合改革設定目標,半年來車險綜合賠付率水平由改革前的57%升至今年3月末的71%,大幅上升14個百分點。車險保障程度明顯增加,交強險在價格不變情況下,保障水平由改革前的12.2萬元提升到20萬元。商業第三者責任險平均保額由89萬元提升到133萬元,其中保額100萬元及以上的保單占比達91%。車險賠付增加、保障程度提高,在促進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三,費用水平大幅下降,車險市場秩序明顯好轉。李有祥介紹,此次改革采用了釜底抽薪的有力舉措,從根本上壓降高費用空間。到3月底,全國車險綜合費用率為27.5%,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其中,車險手續費率為8.2%,同比下降近7個百分點,個別省市下降得更多,如浙江車險手續費率低至5%,為歷史最低水平。車險業務及管理費率為19.4%,同比下降近4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斷壯大,相關保險業務受到關注。但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承保仍然使用傳統行業條款。
李有祥坦言,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新能源車在車身結構、動力系統、使用場景、維修保養等方面較傳統汽車存在較大區別,其風險特征和事故原因也呈現一定特殊性。目前新能源車受總體保有量小、車型迭代快、產業化時間短、潛在風險未完全顯現等因素影響,行業掌握的新能源車承保理賠數據有限,影響了對于其風險保費的測算。
他透露,車險綜合改革方案中也提到支持行業根據新能源汽車風險特點開發專屬新能源汽車產品,目前相關工作已經啟動。下一步,將根據改革工作部署,指導行業協會力爭早日推出新能源車保險示范產品,為新能源車消費者提供更全面風險保障。(記者 王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