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16日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截至今年3月底,安徽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5032家,簽約入駐477個項目,協議引資額3317.76億元(人民幣,下同)。
安徽自貿試驗區于2020年9月24日正式揭牌運營,該試驗區涵蓋合肥、蕪湖、蚌埠3個片區,總面積119.86平方公里,其發展目標是經過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更多有國際競爭力的制度創新成果。
據安徽省商務廳副廳長、省自貿辦常務副主任劉光介紹,安徽自貿試驗區揭牌以來,在重大改革試點、重大項目推進和重大政策創新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標志性建設成果。
記者從發布會上通報的首批10個標志性建設成果中發現,其中不乏“首創”,如合肥片區率先開展“長三角海關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改革試點。1月18日,合肥片區集成電路設備在“異地查驗、先放后檢”模式下通關,這是啟動長三角海關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改革試點后的首票貨物。
此外,蕪湖片區首次實現內河港口區塊鏈無紙化進口放貨。3月15日,蕪湖港在全國首次實現內河港口區塊鏈無紙化進口放貨,實現主要進口電商貨物集裝箱單證上鏈辦理,港航單證平均辦理時間由2天縮短至4小時以內,全程無接觸。
同時,合肥片區還成立了中國首個區域性海創中心。2020年10月21日,歐美同學會長三角海創中心在合肥片區成立,這是歐美同學會在中國建設的首個區域性海創中心。截至今年3月底,該中心已入駐20余個海外留學人員科技創新項目,有效知識產權300多項。
劉光說,在深化投資領域改革方面,該省支持自貿試驗區內重點產業申報《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簡化自貿試驗區內外商投資項目核準程序,壓縮辦理時限;對引進優勢企業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以及行業領軍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研發機構等給予重點支持。(記者 趙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