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暑,盡管酷熱難耐,合肥工業大學“新征程·再啟航”團隊依然如約來到了廣德市新杭鎮。承載著團隊師生的中巴車緩緩穿行于鄉間小道,陽光如同金色的利刃,穿透窗簾的縫隙,斑駁地灑落在車內每個人的肩頭,帶來一絲絲難以言喻的燥熱與不安。隨著車輛的最終停靠,眼前展現的竟是一片撂荒的土地,背后依偎著蔥蘢的青山。不解,如同夏日午后突如其來的陣雨,瞬間彌漫在我們的心間。為什么選擇在這片土地駐留?
校外社會實踐指導老師沈德斌先生,向我們深情講述了一段關于這片土地、關于過往與未來的故事,解開了我們心中的謎團。原來這里是曾經的長廣片區7號礦井遺址。新杭長廣煤礦,曾因煤歷盡繁華,是浙皖蘇三省間的“小上海”,劇院、醫院等設施一應俱全,礦工們的工作也是響當當的“金飯碗”。然而除了江上清風和山間明月,沒有什么是真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到了2004年年底,長廣煤礦只剩7號礦依舊維持開采作業。在全礦上下最為焦慮的時刻,“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礦井之內,光線昏黃而斑駁,每一縷光芒都似乎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未來的期許。在這里,有的只是機器的轟鳴與汗水的揮灑,但卻孕育了最為純粹與堅韌的力量。
為煤礦披上了一層溫暖的變革新裝:針對腿腳不便的老職工,安排了樓層不高的樓房,讓他們的日常起居不再受樓梯之困,每一步都踏得穩健而安心;積極協調各方資源,成功解決了800多戶落戶長興的問題,讓這些家庭在異鄉找到了歸屬感,真正實現了“安家落戶”;后續,5300多套安置房陸續建成,職工擁有了更加寬敞、舒適的居住環境,書寫“家和萬事興”的美麗篇章……
2013年8月,長廣煤礦7號礦井,靜靜地閉上了曾經輝煌的礦眼。50年風雨兼程,長廣煤礦以煤為筆,書寫了屬于輝煌與傳奇。正是這種砥礪,讓我們不懼逆境,不畏挑戰。想到我們團隊本次社會實踐,從出征首日大雨滂沱濕透鞋襪仍堅持前行的堅韌,到炎炎烈日下步步生蓮、深入調研的執著,再到夜深人靜時,屏幕前思緒萬千的沉淀……每一時刻,砥礪奮進的精神都顯得尤為重要。它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又像一股清泉,滋潤我們干涸的心田;更像一塊磨刀石,無聲卻有力地雕琢著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學會在逆境中堅持,于平凡中發現不凡。
在時代變遷的浪潮中,從親赴礦井深處體察民生艱辛,到高瞻遠矚提出兩山理念,不渝踐行“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理念。“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其光輝不僅開啟了新杭經濟的新篇,更深深植根于百姓心田,激勵著我們砥礪奮進向未來。
此刻此地,陽光似乎變得格外溫柔,如同細絲般的微風悄然掠過我們的面頰,帶來一絲絲不易察覺的愜意。最初的不解與困惑,也在這溫暖的包裹下,化作一片寧靜與釋然。因為在這隅天地,有一段關于奮斗與夢想的故事正在被書寫。
文/ 紀韻茹 江含毅 方梓菡;圖/ 王伸琰;指導老師/ 孫超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