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一身霓裳羽衣,徜徉于尼山圣境,揮筆潑墨,筆鋒過處,是漫天劃過的“流星”;千年“射禮”,以“非遺”弓箭制作技藝為媒,擊穿正在直播的手機,將“御而不武”的理念射入當代人心中;“仁義禮智信”不僅可以宣講于學堂之上,更能融于文創產品,穿在身上、拿在手里,讓游客在吃吃喝喝、逛逛遛遛中,冷不丁地悟出一絲道理……當“兩創”成為文旅融合的尖兵利器,“孔孟之鄉、運河之都”便開始滿溢出厚重又時尚的文化氣質,以符合時代語境的創新表達,釋放出藏也藏不了、按也按不住的“濟寧魅力”。
人工流星雨背后的
“中國式浪漫”
如果你錯過了年初的天琴座流星雨,那么這個夏夜,完全可以選擇到尼山圣境彌補一下遺憾。
5月7日入夜,隨著音樂噴泉的涌動,數百架無人機在至圣廣場急速升空,一會兒列成孔子周游列國圖,一會兒排作《論語》書卷,最終,驟然化作一場壯觀的流星雨,和著悠揚的中國風樂音劃過天際,瞬間把人拽入了一片浪漫地,那是獨屬于國人“夜闌雨驟悄無聲,自帶星光萬目迎”的“中國式浪漫”。
“流星雨飄落的瞬間,我全身的汗毛全都豎了起來,這種澎湃,除了源于被激發出來的文化自豪感,還因為儒家元素與流星雨的跨界混搭,充滿了驚喜與創意,符合了當代人的審美需求。”談起這場新升級的夜游活動,來自濟寧的游客岳文靜直言,傳統文化搭載時代懸翼,用全新的表達更好地闡釋了文化魅力。
深化文旅融合、豐富旅游內涵,核心在于以“兩創”為切口,滿足市場化和年輕態需求。“我們鎖定了‘國潮’‘穿越感’‘參與度’等幾個關鍵詞,結合手讀《論語》等傳統文化體驗項目,推出了尼山漢服游園會等新活動,讓游客們能夠在穿起漢服打起燈后,邊體驗‘穿越’邊吸收文化精髓。”尼山圣境市場產品部助理部長汪飛說,儀式感與體驗感并重的活動,大幅提升了游客的旅行體驗,也引發了文化共情。
從堅持繁榮“日游夜演”旅游市場,濟寧各地先后推動《金聲玉振》《微山湖》《禮門義路》等一批旅游演藝節目登上舞臺;到推出運河泛舟、梁山習武、微湖聽濤等極具地方特色和代入感的旅游項目;再到以重要節慶、時令等為節點,設計推出的文化燈會、賽詩會等,充滿創意巧思的活動,正為濟寧旅游注入著源源不竭的文化動力。
線上+線下
“非遺”引來遠近賓客
日前,一場濟寧漢畫像石風潮席卷了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海外社交媒體,來自遙遠東方古國的神秘圖樣以及蘊藏在其背后的《孔子見老子》《周公輔成王》《泗河撈鼎》等經典歷史故事,引發了廣大海外網友的興趣。作為活動的重要補充,主辦方還特意融入了拓片制作、活字印刷、篆刻等“非遺”項目推介,實實在在為濟寧旅游圈了一撥“粉”。
“這幅車馬圖太帥了!等疫情過去,我一定要去濟寧體驗一下拓片制作,拓回來掛在客廳里。”來自德國的Twitter用戶“Matteo”留言道,濟寧的“非遺”技藝就像變魔法一樣,用一些看上去很古老的工具創造出了令人驚嘆的文化作品。
做傳統文化游,如果守著IP賣門票、不講創新吃老本,就很難觸碰到游客的文化神經。對此,濟寧旅游帶著必須要讓文化“活起來”的使命感,把更多精力傾注在強調動手的“非遺”項目開發上,楷木雕刻、年畫制作等一批傳統技藝因此從幕后走到臺前,融入進“線上+線下”的旅游活動中。
除了“非遺”項目的轉化引用,致力于傳統文化創新呈現的濟寧還打出了一套犀利的組合拳:原創動畫《多寶一家人》《三孔智慧研學系統項目》2個項目榮獲全省數字文化創新創業大賽獎項;研學游入選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先后培育出國家、省級、市級研學旅游示范基地60多家……豐富多彩的文化詮釋,正以文化洼地效應聚集起各類旅游要素,打開了產業發展的多元化通路。
一條“文創街”
點燃鄉村游
今天,再穿行于濟寧的大小景區,已經越來越難看到“同一張臉”的旅游紀念品,取而代之的是充滿文化特色的原創文創產品。
不論是鄒城市與京東合作推出的“仉盟人”系列孟母孟子文創產品,還是孔子博物館復仿孔府舊藏制作的明代系列服飾,抑或是太白湖新區新近呈現的“太小白”文旅新IP……旅游產品在創意和定制端的持續發力,賦予了旅游市場旺盛的活力。而這股文創潮,也漸漸從城市涌入了鄉村。
記者在位于泗水縣圣水峪鎮東仲都村的龍灣湖文創街看到,曾經殘破的石頭小院,在經過改造后被來自四面八方的青年創業者所認領,搖身變為魯班記憶工作室、陶朱工坊、藝舍等特色文創小店,制作出了以古建筑榫卯結構為架構的“卯”家具、以桑蠶文化為基礎的蠶繭系列手作、以儒風孝道為依托的主題陶藝……山溝溝里集聚起的文化創意,不僅點燃了鄉村振興的連綿“薪火”,更架起了城市與鄉村間的橋梁,讓升級版鄉村游直通城里人的內心。
“聚集的文創項目引來了游客,推動了餐飲、住宿等功能性配套日漸補齊,而成熟的旅游環境又將反哺項目更好地進行創意設計。”魯班記憶工作室負責人馬明文說,具有特色的文創產品不僅可以使景區擺脫單一的門票經濟模式、提升游客體驗,更有助于區域文化的系統性發掘和活態化傳承。
近年來,濟寧市正持續優化文創產品研發布局,在鼓勵相關產業發展的同時,連續舉辦七屆“創意濟寧”文化產品設計大賽,面向海內外征集作品4000余件,先后推出“詩禮夫子”“尼山五常杯”“五常印”等優秀作品,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發展大道上扎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