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銀行業信貸風險有所上 總體保持穩定

發布時間:2021-04-05 22:17:47  |  來源:新華網  

支持經濟社會恢復發展,銀行業風險底線如何守住?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必須以自身的穩健運行為前提。

多家上市銀行披露的2020年年報顯示,面對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的考驗,2020年銀行業信貸風險有所上升,但總體保持穩定。面對未來的風險防控壓力,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優化信貸結構,是各家銀行的共同選擇。

數據顯示,2020年,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的不良貸款率均出現小幅上升,分別較上年末上升0.15個、0.17個、0.09個、0.14個、0.20個百分點。

股份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有升有降。民生銀行不良貸款率比上年末上升0.26個百分點。光大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略有下降。

“2020年,受疫情影響,我行不良貸款有所反彈,尤其是海外機構受疫情沖擊較大。境內的新發生不良貸款,集中在制造業、房地產業和批發零售業。”中國銀行黨委委員陳懷宇表示。

建設銀行首席風險官靳彥民表示,該行零售業務包括信用卡的資產質量穩定,普惠貸款的不良貸款率也較低,但基礎設施領域的不良貸款率略有上升。

面對信貸風險上升壓力,各銀行加大了應對力度。工商銀行去年處置不良貸款2176億元,比上年增加289億元;交通銀行去年處置不良貸款829億元,同比多處置196億元。

“這次疫情對于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管理而言是一次壓力測試,我們全面搭建了智能信用風險管控體系,嚴把‘入口、閘口、出口’,嚴防資產風險累積擴大,確保風險可控。”工商銀行副行長王景武表示。

對于今年的信貸風險形勢,銀行高管普遍認為,盡管仍面臨一些挑戰,但有信心確保風險總體可控。

年報顯示,有的銀行不良貸款率在去年第四季度已出現環比下降態勢,有的銀行不良貸款的先行指標已有所好轉。

“2020年末,工行的逾期貸款、逾期貸款率、關注類貸款和關注類貸款率這四個指標比年初均有下降,逾期貸款與不良貸款的‘剪刀差’首次實現年度為負數,這些前瞻的指標持續向好,表明我行資產質量態勢是向好的。”王景武說。

民生銀行表示,該行對公不良貸款余額增長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采礦業。隨著疫情形勢好轉,這些行業將逐步回升,該行資產質量也將趨于穩定。

為應對疫情影響,國家出臺了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從去年三季度開始,工行的延期還本付息貸款辦理量逐步下降,目前已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截至2020年末,我行正常類公司延息貸款中很大部分已恢復至原有計息方式,開始正常計息。其余未恢復的,整體質量較好,風險可控。”王景武說。

招商銀行首席風險官朱江濤表示,截至2020年末,招行仍處于延期還本付息狀態的貸款余額為219.09億元,將對這部分貸款進行專門的臺賬管理、動態監測以及差異化的撥備安排等,延期還本付息業務的資產質量是比較穩定的。

盡管風險總體可控,但壓力猶存。多家銀行高管表示,由于經濟下行金融領域的反映有一定時滯,以及疫情影響未完全消退,資產質量管理仍面臨一定壓力。

為此,各家銀行一方面加快“清淤”,加大存量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一方面把好準入關口,全面加強風險管控。

“我們將持續做好疫情影響客戶的跟蹤、監測與風險化解工作,對貸款金額較大、風險能力較弱的客戶做好前期紓困政策退出后的政策銜接,‘一戶一策’制定風險化解預案。”農業銀行副行長張旭光表示。

“銀行的資產質量,‘三分放、七分管’,我們將逐步完善貸后管理體系。同時綜合運用各類風險處置的手段,加快存量市場風險的出清。”交通銀行副行長殷久勇表示。

優化信貸結構,既能確保信貸資金高效流入實體經濟,也是防范風險的有效手段。多家銀行表示,將把防范金融風險與服務實體經濟更好地結合起來,持續優化信貸結構,從源頭上防控信貸風險。

“農行將繼續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區域,主動調整產業、行業政策,把好貸款準入環節,前移風險管控關口。”張旭光說。(記者 李延霞 吳雨 姚均芳)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