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石化與新興產業比翼雙飛 百億項目撐起世界級產業高地

發布時間:2022-09-01 10:43:37  |  來源:南方日報  

從“請進來”到“走出去”工業投資持續兩位數增長

海風徐徐,站在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稱“中海殼牌”)辦公樓頂層上遠眺,整齊劃一的巨大儲罐,縱橫交錯的管廊映入眼簾……在大亞灣石化區,產業工人忙碌其中,項目建設高效進行。

1993年,大亞灣開發區這個“國字號”平臺的成立,為惠州打開了一個對外開放的窗口。2002年11月1日,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在大亞灣畔打下第一樁,宣告當時國內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正式落地,吹響惠州向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進軍的號角。

如今,大亞灣石化區已成長為國家重點建設的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和第一批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綠色園區,埃克森美孚、科萊恩、巴斯夫等行業巨頭落戶,國企、外企、民企“三駕馬車”齊頭并進。

在恒力(惠州)PTA項目工地上,項目所有建筑全部封頂,計劃今年第四季度投產。誰能想到,在2021年1月以前,這里還是一片空地。恒力(惠州)PTA項目總投資150億元,建設年產能500萬噸的PTA生產線等,預計年產值達300億元。作為省重點項目,該項目有利于補齊廣東石化中下游產業鏈短板。

“恒力已與中海油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項目投產后,中海油生產的對二甲苯將通過管道輸送到恒力的原料罐區。”恒力石化(惠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杜璽表示,項目可消化上游的芳烴產品,向下游的惠州新材料產業園供應原料,助力惠州延長石化產業鏈。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經濟挑戰,大亞灣開發區的投資熱度不減。2020年4月22日,總投資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云開工”。2021年11月8日,埃克森美孚公司向全球通告投資決定,并將一期項目總投資額由55億美元增至67億美元。當前,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全面加快建設,已完成地下綜合管網工程,裂解爐裝置打樁完工。

好項目、大項目接續落地,這是惠州穩步向前的定力和保持上升態勢的底氣所在!大亞灣開發區堅持“項目為王”,簽約項目抓落地,在建項目抓進度,投產項目抓服務。這從歷年的工業投資數據可見一斑:2019年工業投資增長22.9%、2020年工業投資增長33.4%、2021年工業投資增長72.7%……

目前,大亞灣石化區實現煉油2200萬噸/年、乙烯220萬噸/年的生產能力,煉化一體化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已落戶項目104宗,總投資2502億元,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領先企業投資占比近90%。

“隨著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和中海殼牌三期乙烯等項目相繼開工、落戶,預計大亞灣石化區2035年能達到3200萬噸煉油和800萬噸乙烯的生產能力。”大亞灣石化區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崔志遠表示,在緊抓大項目建設的情況下,引進高精尖企業,延長石化產業鏈。

數據顯示,大亞灣開發區1—7月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完成投資總額306.3億元,增長19.2%。其中,工業投資151.5億元,增長62.2%;基礎設施投資55.9億元,增長48.5%。

從“大煉油”到強鏈補鏈堅持“一核心三集群”發展路徑

在大亞灣石化區里,鋪排的管道從中海殼牌延伸入惠州凱美特氣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州凱美特”)的廠房內,化工廢氣就在此凈化、提純,生產出食品級的二氧化碳,最終成為可樂、雪碧等飲料里的原料……

“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應有之義。”惠州凱美特相關負責人李大海表示,公司正在助力“減碳”,希望為市場提供更高品質、更加環保的產品。該工廠年產量為10萬噸,這意味著,每年可以減少1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同樣是從中海殼牌“出發”,環氧乙烷等產品經過管道進入科萊恩化工(惠州)有限公司的廠房加工,最終被廣泛應用于藥品、洗發水、沐浴露、護膚品等護理產品……

在產業鏈中,上游企業將基礎化工產品輸送給鄰近的下游企業,實現產品就地轉換的模式,被稱為“隔墻供應”。“隔墻供應節省了大量的倉儲和運輸成本。”中海殼牌公共事務總監唐鳳靈表示,依托中海殼牌穩定可靠、優質多元的石化產品生產供應,與中海殼牌形成“隔墻供應”的客戶已有16家,包括巴斯夫、科萊恩、三菱化學等世界知名和行業領先企業,就地轉化了其50%的液體石化產品。

“隔墻供應”不僅能降低企業成本、提高效益,更讓廢水、廢氣、廢渣逐漸實現“吃干榨凈”,讓產業發展與碧海藍天兼得。當前,大亞灣石化區化工原料就地消化率達71%,形成了碳二、碳三、碳四、碳五、芳烴、碳九等優勢產業鏈。今年上半年,園區實現產值1236.8億元,增長49.5%。

當前,大亞灣石化區堅持“一核心、三集群”產業發展路徑,以大煉油大乙烯為核心,發展石化中下游深加工產業集群、高端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石化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集群。

今年4月底,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發文批復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從國家儲備類項目轉為規劃類項目。5月10日,廣東省發改委批復項目核準。“從我們落戶到大亞灣以來,各級政府給了巨大的支持。”唐鳳靈介紹,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正在順利推進,該項目總投資520.81億元,將建設160萬噸乙烯和下游共18套化工裝置及公用工程及配套設施。

大項目是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質量的重要力量,將助力補短板、固優勢,推動產業高端化、綠色化發展。比如,中海殼牌PC/DPC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形成極具競爭力的PC產業鏈,引領碳二產業鏈發展壯大;樂金化學三期ABS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ABS生產基地,進一步延伸碳四、芳烴產業鏈……

“大亞灣石化區基本具備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石化區的條件。”中國化工學會會士、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會長紀紅兵認為,大亞灣應對標新加坡裕廊、荷蘭鹿特丹、美國休斯敦等世界級石化區,持續提高下游產品高端化、專用化、精細化、新型化比例,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

“我國目前有20多種石化工產品產能高居世界首位、已形成門類較為齊全的產業布局,但一些高端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工裝備仍依賴進口。”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謝海峰建議,大亞灣石化企業要聚焦產業帶動力強、附加值高的關鍵環節,加強高端化工核心技術研發攻關,著力補鏈、延鏈、強鏈,使產業鏈基礎更加穩固,努力當好技術創新主力軍、排頭兵。

從“單核”到“多元”融深融灣布局千億產業園區

從空中俯瞰,地形狹長的大亞灣開發區如同一只振翅欲飛的雄鷹,其東西展開的“兩翼”,一側是東接霞涌的石化區,西側正是臨近深圳坪山的新興產業園。在新興產業園里,科達利、乙辰科技、環旭電子、敏華工業園、美好創億、太東科技等項目分布在新荷大道兩邊。

在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洲明科技”)大亞灣科技園智能制造基地中,縱跨10個樓層的生產車間明亮潔凈,近30種不同LED的生產作業正在進行。該基地打通了原材料收貨、質檢、入庫、出庫、產線邊供料至成品入庫、出庫等全流程,是LED業內首個全流程柔性智能標桿工廠。

作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洲明科技在大亞灣新興產業園打造全球最大規模的LED顯示屏智造基地和全球最大的MiniLED智能制造基地,通過全面引入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慧物流等技術和裝備,不斷提升生產制造的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逐步實現“數字化制造”和“工業4.0”升級。

當前,惠州積極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建設世界水平數字產業基地。“洲明科技作為LED半導體領先企業,與惠州的產業定位非常吻合,本地的電子信息產業鏈給了我們較好的支撐。”洲明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洲明科技入駐大亞灣以來,惠州市、大亞灣區在政策、人才、補貼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

工業園區是加速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和平臺。近年來,大亞灣開發區意識到產業結構的“長短腳”,認識到石化產業一家獨大的問題,高標準布局千億級工業園區,推動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大亞灣開發區主動吸納承接“雙區”城市高端產業外溢,探索產業共建模式,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助力大灣區城市產業優勢互補、緊密協作、聯動發展,不斷提升產業集群發展能級。

根據規劃,新興產業園將打造“3+14”產業集聚區和產業組團,包括智能制造、信息產業、綠色人工智能與未來產業三大產業集聚區,以及十四個產業組團。在北部片區,將重點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圍繞智能駕駛、智能家居等,發展智能制造產業;在南部塘橫片區,著重發展6G、人工智能等產業,前瞻性布局培育區塊鏈、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今年上半年,新興產業園區實現產值404億元,增長14.8%。

“幾年前剛來時,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只有一條路。現在交通道路越來越便捷,項目越來越多,發展日新月異。”環旭電子項目相關負責人侯峰表示。環旭電子項目從2020年7月開工以來,智能立體倉庫、生產廠房、辦公樓等相繼建成。這是全球前20大電子設計與制造服務廠商環旭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華南區域最大的生產基地,總投資約13.5億元,一期項目已于去年底試產,二期項目計劃2023年6月動工建設。

近年來,大亞灣不僅越來越有“城市范”,也更加有“煙火氣”,加速向產城人融合發展。在萬達廣場、燦邦新天地等商貿場所,購物、消費的市民絡繹不絕。透過工地上、車間里、城市中的場景可見,大亞灣開發區正在攻堅克難、奮勇向前,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畫卷正在南海之濱徐徐展開。(南方日報記者馬發洲見習記者曾漢)

關鍵詞: 世界級產業高地 工業投資 大亞灣開發區 大亞灣石化區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