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兔的“奇襲”,還在繼續。
(相關資料圖)
極兔距離刷新快遞行業最快上市紀錄已經近在咫尺。
10月16日,極兔速遞開啟招股,計劃于10月27日以“1519”為股票代碼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發行價為每股12港元。紅杉、順豐、淡馬錫、騰訊、高瓴等九大現有投資方均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本次發行,認購總金額1.995億美元。而此時距離極兔遞表,不過三個多月的時間。
極兔2015年自印度尼西亞起家,創始人兼CEO李杰曾在OPPO任職超過15年。發展至2022年,按包裹量計,極兔已經是東南亞排名第一的快遞運營商,市場份額22.5%,與排名第二快遞運營商市場份額的差距超過15%。
2020年,極兔進軍中國快遞市場,國內業務同樣成長迅速。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至2022年,按包裹量計,極兔在國內的市場份額達到10.9%;而在這三年中,極兔累計收入達到136.55億美元(約合超907億元人民幣)。
極兔是如何坐上牌桌的?
目前,極兔依舊處于不斷擴張的過程中。
根據最新財報,極兔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達到40.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0億元),同比增長18.5%。公司在全球包裹量已達到79.67億件,同比增長16.7%,其中東南亞和中國包裹量相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2.23億件、8.43億件。
這背后是極兔的一門必修課——規模。在快遞這個行業里,如果無法將單量做大,也就無法降低均攤成本,形成良性循環。業內甚至將日均2000萬單視為企業的生死線。
值得一提的是,中通、圓通、申通和韻達達到日均2000萬單分別用了16年、18年、25年、19年,而極兔只用了10個月,其秘訣之一便是收購。
在東南亞積累起足夠的資本后,極兔2019年通過收購龍邦速遞,獲得了營業資質,此后便迅速在國內起網。這期間,李杰的朋友圈發揮了一定作用。比如,極兔最初曾吸納大量OPPO、vivo代理商成為網點加盟商;此外,極兔還有不少訂單來自崛起中的拼多多。
2021年,極兔再度出手,斥資68億元收購百世集團國內快遞業務,一舉進入民營快遞行業前五行列。回過頭來看,這是一次讓極兔正式在市場站穩腳跟的融合,相比緩慢搭建網點,直接收購無疑是一條捷徑,讓極兔可以享受百世現成的網點、高管和客戶。
同時,極兔沒有就此停下腳步。2023年5月,極兔再度斥資11.83億元,收購了順豐旗下主扛經濟件業務的豐網,進一步擴大了業務版圖。
截至2023年上半年,極兔共擁有約8700個網絡合作伙伴,運營265個轉運中心,超過8400輛干線運輸車輛,其中包括4400多輛自有干線運輸車輛及約3900條干線路線,以及超過1.86萬個攬件及派件網點。
得益于此,極兔2020年-2022年收入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17.6%,在國內的平均單票收入分別為0.23美元、0.26美元、0.34美元;2023年上半年,在國內快遞行業單票收入整體同比下滑4.3%的情況下,極兔僅同比下滑0.03%。
同期,極兔在國內的平均單票成本為0.51美元、0.41美元、0.4美元,2023年上半年為0.34美元。規模效應正開始展現。
虧損收窄,業務健康度提升
不過,僅僅是一味擴大規模并不足以讓極兔走到今天。
擴張網點、基建的同時,極兔也在不斷深化與各個電商平臺的合作。進入國內市場不久,極兔官網所列電商合作平臺中,就有拼多多、當當網、蘇寧、抖音、快手等16家;收購百世后,極兔成功接入淘系訂單;2023年,極兔又拿下京東,電商平臺拼圖已趨于完善。
體現到財報中,2020年-2023年上半年,極兔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為5.43億美元、17.15億美元、12.31億美元、4.46億美元,分別占其收入的35.4%、35.4%、16.9%及11.1%,整體呈大幅下降趨勢。
側面也說明,現在的極兔并不單純依賴某一家特定的電商平臺,而是多點開花,實現風險均攤。
此外,擴張通常情況下意味著高投入和重虧損,而極兔在2023年上半年實現了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經調整凈虧損同比收窄37%,經調整EBITDA則盈利3916.9萬美元,同比扭虧為盈,毛利率也轉正至4.8%。
在《招股書》中,極兔提到,盈利的方式除了提升包裹量外,還包括保持靈活的定價策略、控制成本及提升經營效率。
其中,公司經營效率的提升頗為重要。在國內,極兔的單票平均分揀成本主要包括內部分揀人員產生的勞動力成本、用于補充運力的外部勞動力成本以及折舊開支(主要為租賃轉運中心的費用)。
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受益于包裹量增加和轉運中心運力效率的提高,極兔國內單票分揀成本從0.11美元降到了0.06美元。
具體而言,起初極兔在國內的轉運和集散中心主要為此前吸收龍邦快遞、天天快遞以及臨時擴充的場地,不僅面積小、位置差,設備也比較落后。有投資人調研后發現,2021年極兔才開始推小型自動化設備,關鍵設施與中通存在明顯差距。
而在收購百世后,極兔獲得了設備更先進、場地更大的轉運中心,其也得以淘汰掉此前落后的轉運網絡,關停并轉近百個低效能的中轉場和集散中心。
快遞巨頭爭相出海
極兔已率先起跑?
不過,雖然極兔在國內的勢頭正盛,至2022年來自國內的收入已大幅超過來自東南亞的收入,但海外業務,在極兔的整體版圖中,仍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事實上,東南亞的極兔和國內的極兔,可能是兩個物種。
2023年上半年,極兔在東南亞的平均單票收入為0.87美元,是國內的兩倍還多。而且極兔創業之初,李杰就下過“遲到必賠”的死命令,在島嶼數量眾多、快遞時效滯后的印尼,想要做到這點并不容易。
在這個過程中,極兔師承步步高體系的“區域代理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鼓勵體系內加盟商成為區域代理,以自己的資金和資源協助總部擴張、自負盈虧,并給予豐厚的回報。從印尼到中國再到中東,極兔的這一招屢試不爽。
此外,與國內同樣不計成本的投入、以及乘上Shopee、Lazada崛起的東風也成就了極兔在東南亞的崛起。在東南亞地區,極兔所有的分揀設備和運輸工具,都接近業內頂配。而在國內的競爭,還給東南亞極兔提供了提升運營效率的啟示,讓其進一步鞏固優勢。
受益于這套打法,東南亞極兔服務質量有口皆碑。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2年3月在東南亞進行的一項消費者調查,極兔速遞的平均凈推薦值(NPS)為8.4分(滿分10分),在速度、時效以及服務質量滿意度方面均屬同行最佳。這也是為何極兔能穩居東南亞快遞運營商老大之位。
有這部分業務托底,極兔再向全球發展就有了底氣。在國內深耕的同時,極兔還是亞洲首家進駐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墨西哥、巴西及埃及的成規模的快遞運營商。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正值國內快遞公司掀起出海熱潮。無論是順豐、京東、菜鳥,還是三通一達,都在緊鑼密鼓地布局出海業務。
畢竟,國內電商行業增速已經放緩,對于身處其中的巨頭來說,與其繼續在國內繼續“卷生卷死”,不如盡早擁抱跨境電商,為自己尋求多一條增長曲線。
而在這方面,極兔無疑已經擁有了初步的積累,且在本地化方面具備不少經驗。
如在沙特,極兔已經建立了7個倉儲和分撥中心,并擁有1300輛運營配送的車輛,本地團隊規模已有2000多人;而在巴西,極兔今年5月高峰期單日曾處理了超過63萬件包裹,成為當地主要同行中最快達到此等包裹量的公司。
2023年上半年,極兔在新市場的平均單票收入為1.6美元,總收入達到了1.33億美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3.3%。
在此基礎上,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極兔賬上還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近12億美元,再加上IPO募資的資金,現金儲備在同行中較為可觀。這也讓公司在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顯得更加游刃有余。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極兔區別于“通達系”可比公司,特點有率先布局的全球物流網絡、適用于海外的區域代理模式、起源于OPPO系企業文化的優秀運營能力。期待持續夯實網絡、提質增效,實現中國市場業務扭虧、蓄力成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