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紛紛,網約車“一口價”何去何從

發布時間:2023-08-31 10:58:34  |  來源:齊魯晚報  

近日,全國多地監管部門對網約車平臺進行了密集約談。值得注意的是,監管部門的約談內容主要集中在定價問題、合規問題等方面。相關專家表示,“一口價”爭議背后,問題的根源在于網約車市場的供需失衡,“一口價”定價機制還需尋求更優解。

文/片 記者 田汝曄 張琪


【資料圖】

司機稱“幾乎是白跑”

但又不得不接單

周末晚8點,網約車司機老張的接單系統里彈出了從濟南市中心區去往濟南西站的“一口價”訂單,看了一眼目的地后,他猶豫片刻,還是搶下了這一單。

老張在等,9點之后高鐵站或許會有大單,“我們一般不愿意接這種單,也不想開啟接單提醒。”老張有些無奈,網約車系統會給乘客先推送最便宜的車型,相應地,司機端也會接到更多“一口價”訂單。

所謂“一口價”訂單,即乘客選擇目的地后,網約車平臺給出一個固定價格,不管路程是否發生改變、路況是否擁堵,乘客最終的支付車費始終不變。

“‘一口價’一般都是十多塊錢的單子,除去成本和平臺抽成,幾乎就是白跑。”老張抱怨,網約車司機的收入一般由訂單車費、附加費和獎勵構成。在基礎的訂單費用之外,附加的獎勵曾經是司機的重要收入來源。“以前金牌司機還能拿到不少獎勵,但現在也沒這個說法了。”

老張成為網約車司機已近10年。在長時間里,他已經摸索出了相對高效的接單規律:如何避開車輛擁堵、哪個地點接單率高、什么訂單類型收入高……運氣好的時候,老張一個月的流水能有1萬到1.5萬元,除去成本,自己的凈收入不足萬元。

老張說,如今網約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少平臺“以低價促單量”為營銷策略,但當遇到路況復雜、擁堵的情況時,司機的利潤和收入根本無法保證。

“‘一口價’的抽成和其他單子一樣,所以跑起來比實時計價吃虧多了。”一位T3平臺的網約車司機叫苦不迭,他曾在高峰期接過“一口價”訂單,原本預計20分鐘的路程走了近一個小時,其中所耗費時間成本及油費遠高于車費,但這些虧損并非網約車平臺承擔,而是由司機個人承擔。“跑得真窩火,但是不接單又不行。”

乘客更愿接受“一口價”

不用擔心司機繞路

隨著“一口價”的討論聲增多,各地監管部門也在加強網約車平臺和聚合平臺管理。

7月25日,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等多部門聯合約談高德打車及攜華出行、星徽出行、風韻出行、妥妥E行等9家網約車平臺負責人;7月31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局與深圳市公安局、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對滴滴出行、高德打車兩家頭部平臺進行警示約談;8月11日,合肥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交通局等多部門約談該市主要網約車平臺企業;8月14日起,上海市交通委、市場監管局等多部門,對上海18家合規網約車平臺公司以及滴滴出行、高德打車平臺進行約談……

值得一提的是,多地監管部門的約談內容主要集中在定價問題、合規問題等方面。

“我們拿到手的錢比以前降了,起步價不變,但是里程費少了。”上文提到的T3網約車司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5月份之前,他跑一單10公里的訂單能拿到20塊錢,但現在10公里只能拿到18塊錢甚至更少。

時間是網約車司機最大的成本。“既然跑一趟就肯定要考慮利潤,不掙錢的話誰都不愿意接單。”該司機透露,平臺每單的抽成比例在20%-25%之間,為了降低成本,他們接單有時不免會超速或抄近路,“我們也是沒辦法,就想著能多掙一點是一點。”

“‘一口價’也有好處,就是系統派單會多一些。”該司機表示,盡管平臺對司機接單“一口價”并無強制要求,若不想接單,只需關閉系統后臺功能即可,但他發現,如果不接單“一口價”,也很難接到其他的普通訂單。

現實就是,大多數網約車司機反感“一口價”訂單,但又不得不接單。

與司機不同的是,不少乘客反而更愿意接受“一口價”訂單。文麗打車經常選擇“一口價”,“定價相對合理,也不用擔心時長費,更不用擔心司機故意耗費時長或繞路。”

滴滴打車的工作人員表示,8月2日,在濟南、珠海等城市試行特惠訂單司機側實時計價,當實際行駛的里程、時長超出了預計里程、時長,系統將為司機按照實際行駛情況重新報價。

記者發現,滴滴打車在特惠快車一欄里仍有“一口價”的標注,但計價規則顯示,“一口價”為預估支付金額,若實際下車地點遠離原終點,或實際里程與原里程偏差較大,將按實際里程時長重新計算“一口價”。同樣,高德地圖依然存在“一口價”,并標注了“單單一口價,堵車不加價”的說明,乘客打車時仍會優先勾選“一口價”訂單。

根源在于供需失衡

還需尋求更優解

爭議背后,問題的根源在于網約車市場的供需失衡,“一口價”定價機制還需尋求更優解。

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明志認為,網約車平臺“一口價”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網約車數量大幅增長,造成了網約車市場趨于飽和。作為供給方,網約車平臺的運力十分充分,對于消費者而言,有了很多選擇余地,這也導致平臺和平臺之間的競爭趨于白熱化。各個網約車平臺為了進行有利競爭,就會采取一些特色的定價機制,尤其是“一口價”和“優惠價”。

張明志分析,“一口價”的定價機制是否合理,取決于網約車平臺的固定價格是否低于市場價格,“如果‘一口價’與實時計價相差不大,消費者樂于接受且司機也愿意接單,這也是一種正常的市場行為。如若‘一口價’明顯低于市場價格,顯然會涉及不正當價格競爭。”

網約車市場已從流量競爭向服務力競爭轉變,張明志表示,網約車平臺在未來的營運中應考慮多重因素,首當其沖就是要建立在運營安全和確保服務質量的基礎上。

網約車平臺本質上是一種出行服務,這是其核心。張明志建議,平臺要充分地考慮司機端和乘客端的雙方權益,只有雙方權益得到充分保證,平臺才能在未來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對網約車平臺來講,一定要針對相應的定價機制建立不同的服務類別,只有建立相應的門檻,強化監管、優化運營規則,才能讓網約車平臺的競爭力越來越強。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