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即發力,蘇州汽車產業在奔跑。
1月,蘇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集群建設推進大會暨項目集中開工簽約儀式上,集中開工簽約和投產投用產業項目共142個、總投資916億元。隨后,博世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及自動駕駛研發制造基地項目簽約儀式在蘇州舉行,項目總投資超10億美元,將主要圍繞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以及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在內的多款自動駕駛核心技術進行研發和生產。
(資料圖)
2月初,在相城區的產業融合發展大會暨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簽約活動上,又有惠斯福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萬隆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兆如新能源汽車電池三個項目簽約。而在昆太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現場推進會暨兩地科技產業園合作共建簽約活動中,簽署的昆山光電產業園—太倉科技產業園合作框架協議,將構建區域汽車產業聯盟、光電信息產業聯盟,聯合打造新增千億級“高端裝備+電子信息”“先進材料+新能源汽車”兩個產業集群。
汽車產業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新年以來,無論是推動重大項目簽約開工,還是外資的看好與加碼,蘇州向外界表明縱深推進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建設的堅定信心,展示全力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千億級智能車聯網產業創新集群的壯志雄心。
超4200億與逾250億
汽車產業,一直是蘇州制造業發展的優勢所在、潛力所在。
經過多年發展,蘇州已形成了覆蓋整車、零部件、汽車電子、新能源“三電”、智能網聯系統等細分領域的完備產業鏈,在全國汽車產業版圖中占有重要地位。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蘇州市汽車全產業鏈口徑規上企業1006家,實現產值4256億元,同比增長22.3%,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10.3%。2012年至2021年,全產業鏈口徑規上企業數量從395家增長至1006家,年均增長10.9%;產值從1489億元增長至4256億元,年均增長12.4%。
2022年1至11月,全市1006家汽車全產業鏈規上企業實現總產值4382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新能源汽車相關規上企業284家,實現總產值1749億元。全市汽車全產業鏈口徑規上企業中,產值100億元以上的企業4家,產值10億元以上的企業75家,產值1億元以上的企業有543家。
蘇州市汽車產業深度參與全球和全國專業化分工協作。全球整車重點企業(100家)和全國整車重點企業(100家)中有6家(寶馬、捷豹、路虎、長城、奇瑞、金龍)在蘇州布局。全球汽車零部件重點企業(100家)中有41家在蘇州布局,其中6家在蘇州多點布局;全國汽車零部件重點企業(100家)中有8家在蘇州布局。
智能車聯網產業是汽車、電子、通信、交通等行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形態,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突破口,也是城市綜合實力競爭的重要賽道。
近年來,蘇州積極搶抓智能車聯網產業發展機遇,成功獲批全省首個省級車聯網先導區、國家5G車聯網驗證與應用項目,積極承辦第29屆智能交通世界大會,產業發展取得明顯進展。
蘇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綜合實力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全市從事智能車聯網業務相關企業338家,直接產值超250億元。
蘇州構建了以智能汽車、基礎支撐、信息交互為核心的產業鏈生態,基本覆蓋了自動駕駛算法、激光雷達、高精地圖、高階輔助駕駛等30余個細分領域,集聚了魔門塔、智加科技等一批車聯網龍頭企業。
從6000億到1萬億
去年以來,蘇州聚焦細分優勢領域全力推進產業創新集群建設。
前不久出臺的《蘇州市汽車整車、電子及零部件產業創新集群行動計劃(2023-2025年)》,錨定了蘇州汽車產業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市汽車整車、電子及零部件產業規模達6000億元;到2030年,全市汽車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力爭總規模超萬億元,形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汽車產業創新集群。
行動計劃瞄準數字經濟“新賽道”“主賽道”,切實釋放數字技術對汽車產業創新集群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主攻產業鏈價值鏈高能級、高技術環節,提升汽車電子及零部件產品設計、研發、制造與系統集成水平,實現與汽車整車生產企業同步研發、同步生產、同步模塊化供貨。
產業發展目標還提出,6000億元產業規模中,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汽車電子、智能車聯網等新興領域產值占比50%以上。培育產值超50億元企業20家、超20億元企業50家、超10億元企業100家,形成具備國際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的優質企業戰略梯隊。加快汽車產業電動化、網聯化進程,引育1至2家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企業,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60萬輛以上。
行動計劃提出了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堅持整車帶動,發揮集群效應;堅持數字賦能,提升“智造”水平;堅持創新引領,擴大發展能級;堅持融通發展,精準服務企業;堅持產業協同,完善發展布局;堅持生態優化,強化服務保障。
比如,堅持汽車全產業鏈發展路徑,聚焦既有整車企業發展現狀,盤活存量、做好增量,加速全市新能源整車項目投產量產步伐。增強研發機構和技術中心在汽車產業創新集群中的策源功能,推動集群內各類公共資源開放共享。持續優化汽車產業生態,加快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保障有力的產業創新集群政策體系。以構建“車-樁-網”融合互動的充換電網絡體系為目標,積極布局充換電基礎設施等。
1000億和“1+3+6”布局
從“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到“靈活的網”……智能車聯網產業,則是另外一個細分優勢領域。
前不久,蘇州市智能車聯網產業創新集群推進會暨第四屆全球智能駕駛大會上,《蘇州市智能車聯網產業創新集群行動計劃(2023-2025年)》正式發布。
行動計劃錨定了蘇州智能車聯網產業發展的目標:智能車聯網產業規模超1000億元,集聚產業相關企業超1000家,引育業務規模超100億元企業1至2家、超50億元企業3至5家、超10億元企業10家、超5億元企業50家,形成具備國際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的優質企業戰略梯隊。
同時,累計建成20家省級以上科技載體平臺,100家市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在產業關鍵技術領域形成一批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車路協同路側設施道路改造里程超1000公里,投入示范應用車輛超3000輛,部署車聯網路側單元、邊緣感知和計算設備達5000個,逐步實現高級別自動駕駛系統的大規模商業應用。打造1至2個國家級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檢驗檢測中心,構建覆蓋智能車聯網產業鏈各個環節以及各類應用場景的測試驗證體系。
行動計劃還排定了提升產業自主創新水平、加快全產業鏈布局發展、加大重點企業培育力度、完善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全力推進示范應用牽引、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生態等六大方面24項重點任務。比如,推進道路設施數字化改造,加速部署由路側感知、路側通信、邊緣計算等單元構成的智能道路基礎設施,優先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應用示范,分階段推進形成區域級、城市級覆蓋。探索制定道路設施數字化改造方案,推進交通信號燈及控制系統、交通標志標識、交通監控系統、道路感知系統、道路氣象檢測器等設備的升級改造。
此外,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了產業空間布局。蘇州將舉全市之力推動智能車聯網產業創新集群建設,構建以相城區為產業發展核心區,蘇州工業園區、常熟市、吳中區為重點區,吳江區、昆山市、張家港市、蘇州高新區、太倉市、姑蘇區等為聯動區的“1+3+6”空間分布格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