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馬上又到年底,許多企業已經開始為年底復盤做準備。今年的復盤,該怎么“復”?復盤結束,然后呢?光喊“全力以赴”這類空洞的口號,當然用處不大,汽車市場“玩家”真正需要的是以下這些。
首先是“彈藥”。不管你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無論你要正向研發、科技創新,還是產業布局、產能擴建,都需要資金,而且是海量資金。接下來,汽車行業的競爭不再僅限于產品層面,而是以產品為核心,整個產業鏈條的競爭。要在產業鏈建構中做到“心中不慌”,前提條件就是“手中有糧”。
生產環節上,對于傳統車企,單單生產純汽油車已經不夠。“電動化”已經成為全世界范圍內的技術主流。朝電動化轉型,不僅要快,而且要對自己“狠一點”。純電動、插電混動、混動、氫燃料電池……能夠有的技能點最好全部“點上”。因為,我國幅員遼闊,多樣化的電動化技術才能滿足不同地區用戶的多元需求。
造車新勢力則要沉下心,對造車持有敬畏之心,深耕品質,提升可靠性,解決用戶痛點。比如,電池冬季續航;還比如,智能駕駛輔助的“時靈時不靈”。軟件在定義汽車的同時,也在降低汽車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智能化發展得太快,容易掩蓋許多問題。當這些問題爆發出來,不是簡單重啟就能解決。
而對于汽車行業上下游產業鏈條上的企業,請對整個行業有一個全景的認識。2023年,不出意外,中國車市將會出現正增長。但這些增量會來自哪個細分市場?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判斷。
“不推倒重來就是快,總有沉淀才是多”。不管今年活得好不好,復盤之后便是重新出發。路雖遠,行則將至;功不唐捐、終會水滴石穿。(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偉力)
關鍵詞: 汽車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