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汽車產業交出“半年報”,最引人矚目的是上半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占率達21.6%,提前“交卷”,完成“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比20%”的目標。專家認為,隨著新能源車比例的不斷上升,新能源車險面臨著巨大的市場,兩者相輔相成。目前,險企產品定價愈發清晰,未來將繼續優化保費計算模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概念上說,新能源汽車保險條款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全面有效的風險保障,承保車輛“三電系統”的事故損失以及車輛起火爆炸等意外風險。分散新技術應用過程中的意外風險,是對傳統車險業務的拓展與延伸。
在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看來,自啟動以來新能源車險運行比較平穩,市場對新能源車險的接納度較高,新能源車險展現了良好的發展前景,也為車險的進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思路。
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新能源車險已成為車險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一方面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保駕護航,另一方面有助于財險公司在市場潛力巨大的新能源車險業務方面規范發展。
對于承保車主來說,在開展業務過程中,新能源車險也已為很多客戶解決了實際困難。
在中國人保董事長羅熹看來,新能源車消費是拉動內需的重要抓手,“我們要大力推進新能源車保險,支持汽車消費升級。”
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信達證券分析師左明杰預計,2025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突破3000萬輛。
有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碳酸鋰成為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一個不確定因素。碳酸鋰價格持續高企產生的效應不斷向產業鏈下游傳導,給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企業帶來不小壓力。新能源汽車漲價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提高新能源車險的保費收入。
“但是反過來說,未來新能源車險能夠為車主提供更加全面和高質量的保障服務,有助于新能源汽車進一步拓寬市場份額。而新能源車保有率的提高又會帶來更多的保單,二者形成良性循環。”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在采訪中,有新能源車主表示感受到了保費上漲。北京特斯拉車主小藝(化名)告訴記者,現在這輛新能源的車價是原來燃油車的一半,但保費卻跟原來的一樣。
對此,有保險機構人士對記者表示,新能源車險整體保費設計較為科學合理,但目前該險種還處于發展的初始階段,各家保險公司還在積累數據,對保費的計算模型還有進一步的優化空間。
“其實保費上漲的同時,保險權益也相應增加。而且個別車主保費大幅提升是由于費率調整系數的變化所致,并不是基準保費的變動,而費率調整系數是因人而異,因車而異。比如自主系數,不同的品牌或者不同的型號所適用的系數不盡相同。”上述保險機構人士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新能源車險定價愈加清晰。中國人保副總裁于澤表示,中國人保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戰略發展機遇,早在行業新能源示范條款開發期間就著手大數據應用技術的儲備,通過與電池供應商、新能源車企等多方合作,加強數據資源跨界融合,實現對新能源客戶使用性質等用車行為的精準識別,制定了更加明晰的定價策略。
“我們利用行業最龐大的數據資源,在車險風險定價中使用了從車、從用、從人等幾十個定價因子來進行風險識別和差異化定價,建立了行業領先的定價模型。”于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