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訊息:蔚來汽車墜樓人亡,“不關車事”就能安撫市場嗎

發布時間:2022-06-29 09:27:50  |  來源:金羊網  


(資料圖)

6月23日晚8點,在蔚來測試車輛事故造成兩名試車員身亡,輿論事件引發熱議一天后。蔚來汽車終于在其官方微博發布聲明:6月22日17時20分左右,一輛蔚來測試車輛從上海創新港停車樓三層墜落,造成兩名數字座艙測試人員罹難,其中一名為公司同事,另一名為合作伙伴員工。“根據對現場情況的分析可以初步確認,這是一起意外事故,與車輛本身沒有關系”。

這份聲明中的最后一句話,引來了網友的批評。后來新聲明也將此前冷冰冰的“與車輛本身沒有關系”,改為了“這是一起(非車輛原因導致的)意外事故”。不過,網友的評論依然沒有放過蔚來。

通常而言,企業遭遇事件最先發出的聲明,往往是情急之下對維護自身利益的表達。其后再發的聲明也好致歉也好,都是一種針對外部環境的應付之道。網友之所以罵聲明太冷血,是因為聲明慣例地表達了“痛心”之后,還隱含著車比人更重要、市場比生命更重要的邏輯。

這意味著只要第一時間撇清說不是車的原因,那么就是蔚來的產品是沒問題的。用戶即將簽署的購車合同可以順利推進,這對于防止銷量下降、股價下跌都是有著關鍵作用的。

然而,無論是測試員的生命也好,用戶的生命也好,都是和蔚來的產品維系在一起的。第三方客觀結果還沒出來,就說不是車輛的原因,這和一家科技企業應有的嚴謹立場背道而馳。既然駕駛員已經不幸身亡無從問話,能調查的只能是車輛數據。那么車輛數據是不是能夠還原當時的操作的全部?比如突然加速,是車輛自發的還是駕駛員施加的,還是兩者共同作用的?還有無更深層次的隱患?測試流程是不是規范,是車輛看不到高處還是駕駛員看不到高處?

車廠的測試員是個高危職業,因為測試員面對的是一個從實驗室出來的產品,卻要把命放上去。據悉,有些人甚至要簽署生死狀,特別是極端測試。這意味著這些幾乎是半成品的不完善,對于測試員來說是極大的威脅。如此一來,首先就把輿論引向非車輛的原因,等于把責任向駕駛員傾斜。這樣的一種邏輯,如果僅僅是企業的公關話語,那輿論過了就過了。如果這種不關車事的邏輯,用在了研發和生產的領域,那就很可怕了。

因為在過去多年的自動駕駛測試和運營中,國內外許多品牌都出現過車毀人亡的事故。如果企業首先認為這是車輛問題,比如機械、電子、智能方面的故障,那么就會全力的去修補漏洞和規避下一次風險。至少不讓車輛會犯一些很低級的錯誤,比如防止駕駛員故意去碰撞障礙物。但是如果首先認為是人的原因,那么車輛設計就不會在避免人的失誤上繼續研發。所謂防止人的誤操作,只會在說明書上增加幾行字:駕駛員必須時刻留意路面情況,不能依賴車輛自動駕駛。

一個車企的責任心,只有在災難事件發生時,才會淋漓盡致的表達。粉絲和水軍對于一個品牌的無限追隨,加上市場表現的優異,往往會讓一家明星企業有無限的自我感覺良好。然而,如果是要依賴一次次生命的損失,一次次的輿論提醒才去提升技術,這類企業不但毫無道德底線可言,也遲早都會被更具有自我反省能力的企業所超越。(文/羊城晚報財經評論員 戚耀琪)

關鍵詞: 市場表現 自動駕駛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