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車市新舊邏輯并行

發布時間:2021-12-23 10:30:10  |  來源:廣州日報  

2021年“余額”已不多,2022年正在拍馬趕到。對于車企來說,2021年是復雜多變的一年。這一年,車市結構調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一路攀高;這一年,科技創新持續深化,提升體驗,也解決痛點,比如純電續航里程超過了1000公里;這一年,碳達峰和碳中和成為車企必須面對的課題;這一年,在零配件供應環節,車企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對于即將到來的2022年,車企抱以期待。因為新的一年,汽車市場發展的邏輯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汽車將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被賦予更多的標簽和含義,比如智能、智慧、智造、創造、質造、雙碳、國潮、年輕等。變化是市場倒逼,是消費者需求。而只要有市場,中國汽車不缺乏創新。

在我看來,中國車市當下正站在新舊邏輯的臨界點上。上一個邏輯是“引進技術+代工廠”的擴張模式。誰能與世界同步、不斷擴大產能,“躺贏”是大概率事件。在長達20年時間里,只要車輛生產出來,具備一定的品質和可靠性,就能夠賣出去。絕大多數中國消費者都是購買人生的第一輛車,從“有與無”邁出“從0到1”的關鍵一步。現在,中國車市已經見頂,正在經歷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的轉變,放眼看去,從A0級到D級的各個細分市場擠滿了玩家,沒有留下縫隙。發現藍海市場?不能說機會完全沒有,然而汽車技術快速迭代,一家車企獨享一個藍海市場的“紅利期”不再以“年”為單位而是“月”,投入產出比是高是低得認真算一算。

新的邏輯是什么?從宏觀上講,就是以用戶為中心,提升用戶體驗——許多車企已經意識到并且在做。從微觀上說,就是通過智能、電動、共享、網聯等科技手段,促進汽車價值的創造和創新。

道理還是那些道理,關鍵是要拿出“死磕”的架勢并一路堅持下去。這是一件難但正確的事,要做到并不容易。不僅有前瞻性布局還要堅定不移的投入。但在中國車市不乏這樣的車企,比如廣汽集團。在今年廣州國際車展上,廣汽集團發布全新的綠凈計劃具體目標和舉措,到2050年實現產品前生命周期的碳中和。為確保這一目標達成,廣汽集團將拿出850億-1000億元,實施研發和產業化重大項目。

2022年,由于城鎮化還在繼續,加上汽車合資企業股比的放開,所以上一個邏輯不僅不會結束,甚至還會逐漸調整并優化。但與此同時,新的邏輯將迎來充滿想象力的機會和市場空間。簡單來說,2022年中國車市將是新舊邏輯并行的一年。兩者之間,不全是競爭也有融合。

在消費升級、講究格調、追求愉悅等的今天,汽車行業對新邏輯將愈發的認可。對新事物的認可,并不意味著否定舊事物。對于蔚來創始人李斌的“完全想不明白,現在為什么大家還買油車”的言論,我的看法是,這是現代版的“何不食肉糜”。現實生活中,絕大部分人還沒有隨時充電的私人充電樁。在許多地方,購買一輛10萬元左右、沒有里程焦慮的汽油車意味著更安心。中國車市高速發展20年積累下來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再加上2800萬輛左右的年產銷量,有足夠的空間和底氣,讓兩種邏輯并行。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