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車董事長許下豪言壯語 到2025年零跑汽車要實現年銷量80萬輛!

發布時間:2021-07-28 15:18:29  |  來源:浙江日報  

杭州新能源車企零跑開啟自研自造2.0時代

一向以“低調、務實、技術男”為標簽的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7月中旬許下的豪言壯語震動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甚至整個乘用車市場——到2025年,零跑汽車要實現年銷量80萬輛!

對于零跑汽車來說,這是歷史的時刻。

這一天,首臺整車(T03舒享版)緩緩駛下金華AI工廠生產線,這標志著零跑汽車獲得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成為真正具備智能汽車自研、智產、銷售、服務一體化完整產業鏈的企業,正式步入2.0時代。

零跑汽車來喜訊頻傳:7月13日C11車型生產資質獲得批準,開啟全面自研制造;在資本市場炙手可熱,B輪融資達到了43億元,創下超募13億元的神話;市場銷量穩步上升,6月單車型上險量成功躋身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

占地551畝的金華AI工廠車間內整裝待發,生機勃勃。

夯實基礎,奮力沖刺的車界“神童”

零跑汽車創立至今不過5年多時間,因為專注研發,過于低調,甚至有相當比例的杭州人都不知道家門口有一個新能源汽車品牌叫零跑。

但市場終端卻在持續發力——T03一車難求,交付期達2個月;而預計今年4季度才能上市交付的C11,盲訂客戶也已達6000多人。

選擇零跑,正是基于對零跑科技的信任。

朱江明親自掛帥的技術團隊全部脫胎于大華科技。作為以視頻為核心的智慧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大華科技在智慧科技上的研發,在全球居于金字塔頂端。把他們對物聯網、視覺的深刻認識以及技術積累運用到零跑汽車上,讓零跑汽車一出生就自帶“神童”基因。

2020年,隨著聯合創始人、總裁吳保軍的加盟,零跑汽車填補了“天時、地利、人和”中“人和”這塊拼圖。此后,T03投放市場,C11引勢待發;資本市場所向披靡;全資收購福建新福達,解決生產資質課題……零跑汽車開拓市場的路走得穩扎穩打、信心十足。2021年上半年累計銷量突破2萬臺,總量穩居造車新勢力前5名,更重要的是,其每一個客戶都具有強大的裂變能力,朱江明介紹說,T03訂單中有40%來自客戶介紹,C11的盲訂客戶有10%來自T03車主……

用5年時間,完成了技術的積累和市場的探索。如今,零跑汽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有了嫻熟的水,準備放手一搏。

預計下半年訂單5.62萬臺,銷量4.8萬臺,2021年全年實現銷售6.24萬臺;2022年進軍海外市場;到2025年底前再推出8款車型,覆蓋35萬元以內的價格區間……

朱江明發布了零跑汽車2.0戰略——到2025年,實現年銷量80萬輛,搶占新能源乘用車市場10%的份額。

吳保軍說,零跑的前5年是夯實基礎的5年,接下來2.0時代的5年,是零跑奮力沖刺的5年。

著眼未來出行,零跑開啟2.0時代

在當前的銷量數據下,展望5年內銷量上80萬。這是否是吹牛?

當零跑汽車的技術優勢一條一條從朱江明的PPT中展開,現場的人紛紛感慨:“這真是一家了不起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于是,80萬銷量似乎也變得不再遙不可及。

朱江明說,零跑汽車最大的戰略是“核心技術的全域自研,造有靈魂的汽車”,這是零跑汽車區別于當下其他造車新勢力最大的特點,也是朱江明“80萬輛”的底氣所在。

一款智能電動汽車是否優秀,核心就是看物聯網的比拼。因為它需要把動力系統、整車控制器、車機網聯系統、智能駕駛系統以及電池的BMS等通過內部的互聯組成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這個領域的優勢,脫胎于大華的零跑汽車得天獨厚。

迎接2.0時代,朱江明提出了更為具體的戰略規劃,“我們將持續投入計算中心建設,在智能化領域達到領先水,尤其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車聯網以及動力方面,持續打造核心優勢。”

為此,零跑汽車的算法團隊將擴大至100多人,2023年底投產激光雷達方案,2024年實現全場景自動駕駛技術;Leap AI智能座艙,可實現AI情感式交互、AI自我學和主動式服務功能;Leap Power三電系統,具有全球首款可變架構“盤古”油冷電驅,NEDC效率大于88.5%,超薄0.2mm高能硅鋼,壽命最高支持100萬公里,以及最大功率110kW直驅增程油冷發電機與超級能大功率碳化硅控制器等核心技術,均在3年內實現量產。

零跑T03憑借越級配置和高價比,已成為細分市場標桿。朱江明表示,零跑汽車的用戶戰略,是打造高附加值的產品,所有的產品必須物超所值,這樣才能贏得用戶的信任。作為“零跑2.0時代”下推出的首款產品,C11是零跑最新自研成果的集大成者。凌芯01智能駕駛芯片與高通驍龍智能座艙的賦能,充分滿足用戶對于車輛智能駕駛與主被動智能安全的行車需求。今年第四季度,隨著C11正式交付,市場躍進值得期待。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由衷感慨:“汽車行業現在很缺少像零跑這樣的企業,電動化和智能化都在提速的時候,給零跑這樣有電動技術、智能技術,有創新基因的企業,提供了一個大展才華的機會。”

發布會結束,一向低調的朱江明做了件高調的事:在大屏上公開了自己的個人微信號。或許,這一刻,是他從主攻技術的幕后走向沖刺市場的臺前的重要轉折點。(記者 楊吟)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