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新能源上半年頹勢加劇 極氪陷入“退訂”風波
一個月前,極氪汽車宣布,因產能受限,極氪001年內可交付的訂單已經全部售罄,即日起暫停接受極氪001意向金。在產品預售后短短兩個月內就“售罄”,這樣的場景與不久前宣稱因訂單過多而導致官網“癱瘓”的特斯拉頗為相似。
有報道稱,自從4月15日上市啟動預定以來,極氪001的訂單已經超過了7萬——這大概相當于特斯拉Model 3在“剎車門”事件之前3個月的銷量。
然而,很快有人發現,極氪001在停止接受訂單后卻悄然更改了車型配置,提升了售價。這讓很多已經下定的用戶感到“憤怒”,認為被極氪“割了韭菜”。與此同時,在網絡上出現了大量的疑似“轉賣極氪001訂單”的信息。
一時間,極氪的品牌信任危機爆發。一些用戶不滿極氪的操作,高喊要“退訂”。在極氪APP社區里,不少極氪用戶評論道“太令人失望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
7月12日,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就極氪品牌延期交付的消息向公眾致歉。他在發布于極氪App上的一份聲明中提到:“作為一個年輕的品牌,極氪是不完美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同時,極氪提出了一些補償措施,主要是對所有用戶開放三項新配置選裝,由此產生的額外投入由極氪承擔。從7月20日開始,用戶可以在極氪App看到三項新配置的選裝價格。但該份聲明發出后,仍有不少用戶不買賬。
原本計劃通過極氪這各新品牌加快電動化轉型的吉利,突遭極氪001退訂事件,前路變得難測。實際上,包括極氪品牌在內的吉利汽車新能源業務都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根據吉利汽車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銷量數據,1-6月,吉利汽車累計銷量63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9%。但去年車市受疫情影響,數據參考性有限。若將2019年上半年銷量作為參照,吉利今年上半年銷量則同比2019年下滑3.3%。
在國內三大民營自主車企中,吉利是唯一同比銷量下滑的企業。作為對比,長城汽車上半年銷量61.8萬輛,同比(2019年上半年)增長25.3%;比亞迪上半年銷量24.67萬輛,同比2019年上半年增長10.6%。
從吉利旗下的產品結構來看,吉利品牌呈現增長的態勢,寶騰、領克等品牌也實現增長。其中,領克的表現最為亮眼。數據顯示,領克6月銷售1.7萬輛,同比增長29%。上半年,領克車型銷量共突破10萬輛,同比增長97%。
但在領克直線上升的同時,吉利的新能源車銷量卻在上半年大幅下滑。今年6月,吉利幾何A、幾何C、帝豪EV等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的總銷量為7515輛,1-6月累計銷量為3萬輛,在吉利總銷量中的占比不到5%。即使與去年疫情時期的銷量相比,也出現了“腰斬式”的下滑。
吉利新能源如此的表現與國內新能源市場整體增長態勢背道而馳。中汽協的產銷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產銷完成120.6萬輛,與2019年全年銷量持平。
乘聯會公布的6月份銷量排行榜顯示,蔚來、理想、小鵬等新造車企業占據了排行榜的多數席位,而包括吉利在內的大部分傳統造車廠商的新能源車表現相對"慘淡"。
事實上,吉利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發力較早。早在2015年,吉利就發布了“藍色吉利行動”,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但從實際銷量數據來看,距離最終目標相距甚遠,期間推出的幾何汽車同樣表現低迷。
而極氪就是吉利用來突圍新能源的一個“殺手锏”。在今年2月24日的吉利集團內部會議上,吉利推出了兩個新藍色吉利行動計劃,一為主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實現90%是新能源混合動力汽車,10%左右是傳統節能小排量汽車的目標;二為主攻純電動智能汽車,將組建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公司,正面參與智能純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這一純電動智能汽車就是極氪。
極氪從成立到開啟預訂僅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安聰慧曾公開表示:“我們四、五年前就規劃創建獨立的電動汽車品牌了”,為了發展新能源,吉利籌備已久。極氪001伴隨著SEA浩瀚架構而落地,作為極氪的首款量產車型,該車因兼顧SUV的空間和轎車的優雅動感而受到年輕群體的關注。
然而退訂事件爆發,給極氪接下來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當下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緊張,加上新入局的造車企業眾多,在“內外交困”的背景下,如何實現突圍,對極氪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幾何、吉利新能源等業務線難以打開局面的背景下,若極氪再遭不測,吉利的兩個藍色行動計劃及整體的新能源發展戰略都將大打折扣。(記者 周菊 饒富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