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幫助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加速商業化落地

發布時間:2021-06-25 13:53:16  |  來源:中國電子報  

當《中國電子報》記者來到湖南湘江新區,便被隨處可見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智慧公交所吸引。2020年9月,長沙獲批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半年多來,長沙大力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豐富應用場景,車聯網相關應用場景已頗具規模。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簡稱“湘江智能”)市場運營部負責人秦之遙在接受《中國電子報》采訪時表示,長沙模式的突出特點是“從以路促車到車路協同,從硬件建設到軟硬結合,幫助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加速商業化落地。”

以路促車加速應用落地

眼下,全國各地都在爭相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與其他城市不同,長沙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有幾個突出特點,特點之一是“路”。

目前,長沙擁有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打造了豐富的封閉測試場景,包括高速模擬測試區、城市模擬測試區、鄉村模擬測試區、越野模擬測試區、7×24自動駕駛無人化測試場等,能夠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研發測試、功能場景認證測試等服務。

據中汽院智能網聯汽車檢測中心(湖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浪介紹:“2021年1月,湘江智能申請籌建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湖南)獲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批準,標志著長沙針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檢測認證、產品評價水已經躍居全國前列,足以為國家相關標準法規的研究制訂提供經驗支撐。”

2019年,長沙建設了“兩個100”項目。其中“100公里智慧高速”是國內首條支持5G+V2X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路側搭建RSU(路邊設備單元),除了為車輛提供主動安全功能,例如障礙物提示預警、交通事故預警等,還有交通流量統計、道路動態環境和交通事件感知功能。而“100方公里城市范圍的開放道路”則是全國首個城市級5G+V2X車路協同的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范區。

特點之二是豐富的可落地應用場景。王浪認為長沙的落地應用場景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智慧公交,2018年長沙開通了支持L3級自動駕駛的智慧公交示范線,隨后幾年,長沙基于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對市內2072輛公交車進行了智能化改造。數據顯示,改造后的公交線路行程均縮短13.3%。二是自動駕駛出租車(另稱“Robotaxi”),長沙是全國最早對市民免費開放Robotaxi試乘的城市,目前,長沙Robotaxi自動駕駛開放試乘駕駛里程達到50萬公里。三是5G智慧物流,今年三一重工、湘江智能、中國電信湖南公司等8家單位簽訂5G智慧物流項目合作協議,構建覆蓋長沙、寧鄉等重點區域常態化運營城際智慧物流運輸網絡,投放不少于10輛智能駕駛重卡開展示范運營工作。四是智能網聯賦能工程機械,今年5月,湘江新區牽手中聯重科,共同研發車路協同輔助智能駕駛系統、自動駕駛專用車解決方案、車路協同路云系統服務等。另外,自動泊車、無人零售車、無人小巴、自動駕駛掃地車、自動駕駛送貨車等應用場景在長沙也全面開花。

特點之三是廣泛的產業布局。據秦之遙透露,湖南省、長沙市、湘江新區均設置了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產業鏈辦公室,對全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從感知層的零部件,到整車的算法,到下游應用服務行業都進行了廣泛布局。記者查詢了湘江智能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長沙市已集聚智能網聯產業重點企業340家。其中,芯片及智能傳感器企業20家,通信、導航及信息終端企業26家,動力電池及儲能材料企業37家,識別算法企業19家,底盤控制及自動化企業56家,整車及配套零部件企業40家,車聯網、智能駕駛、智慧出行企業36家,軟件大數據及云臺企業106家。

集中力量突破關鍵技術

在采訪中,王浪和秦之遙都提及了目前長沙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所存的挑戰。一方面是產業規模較小。雖然長沙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進行廣泛布局,但目前產業的發展仍處于商業化探索階段,規模化產出的經濟能力尚未形成。另一方面在核心技術研發能力上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芯片與核心算法等關鍵部件領域,依然是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短板。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正成為新一輪產業風口,如何抓住發展窗口期,加快核心技術突破,補齊產業鏈?

一是要加快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的政策法規。王浪表示:“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國內在智能網聯汽車的法律法規上是比較審慎的,好處是比較安全,但有可能錯失發展機會。如果企業測試驗證和商業化的推廣需求得不到滿足,這些企業就有可能到美國、歐洲等其他測試政策靈活的區域設立研發中心。”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涉及二十幾個領域的法律法規調整,王浪希望借鑒國外相關經驗,盡快制定政策法律出臺的路線圖。

二是推動技術發展與市場應用實現良循環。每一個產業的發展,都需要商業化成功的鼓勵,目前智能網聯汽車的規模化經濟效應還未顯現。秦之遙建議,對于一些已經成熟試運營的項目應該盡快允許其商業化運營,相關商業化運營資質應進一步開放。

“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與傳統汽車技術需要進一步深度融合,比如輔助駕駛層面國家有標準,市場有需求,可以通過積極引導將輔助駕駛技術與智能零部件進行深度整合,實現經濟層面的規模化效應,從而推動技術層面、經濟層面、市場層面、規模層面的良循環。”王浪說。

三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突破關鍵技術壁壘。秦之遙表示:“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的‘卡脖子’項目,比如智能終端、車用芯片、核心算法等,應該從國家層面給予資金支持,推動技術攻關與商業化量產。”

王浪認為,在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領域,要想實現突破,國家應該有目標、有規劃地去支持、引導有較好基礎與實力的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集中力量辦大事,解決核心技術上的難題。(記者 李佳師)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