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缺芯”潮席卷全球,全球制造企業就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發布時間:2021-04-01 11:25:54  |  來源:北京商報  

一句“澎湃的濤聲永不停息”,小米再次踏上“芯”征程。同一天,亞馬遜被曝光自研芯片??咳瞬蝗缈考海瑹o論是高調官宣的小米,抑或暗自發力的亞馬遜,均深諳此道。

巨頭如斯,都逃不過被芯片卡脖子的命。作為精密工業的巔峰,工藝水準給了芯片制造傲視群雄的底氣,高能的光刻機、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再加上千道工序,共同組成了趾高氣昂的門檻。

而偏偏從汽車到手機,從電腦到云服務器,科技驅動下的日常生活已經無“芯”不可。高需求和高門檻下,壟斷也由此形成,芯片上游有ASML光刻機的一家獨大,下游有三星、高通、聯發科的三足鼎立。

被動就容易挨打,當“缺芯”潮席卷全球,全球制造企業就成了熱鍋上的螞蟻。“不是缺,是極缺。”小米中國區總裁盧偉冰曾公開表示。

伴隨著疫情的沖擊,無論是智能手機、汽車、家電還是PC等消費電子市場,需求加速回暖。芯片告急、顯卡漲價、原材料面臨斷供危機,從寶馬到大眾,幾乎所有車企都不得不叫停生產下調產能,手機廠商被迫延遲供貨,降低出貨量。

被扼住咽喉的滋味不好受,中芯和華為已經領教過,蘋果和高通“撕”了兩年最終選擇和解。自研芯片于是成為巨頭們建構護城河的必然之舉,蘋果大筆一揮,10億歐元砸向慕尼黑的芯片研發中心,谷歌挖了英特爾的“墻腳”,微軟悄悄為自己的服務器設計了Arm芯片。

眼下,壟斷加短缺,芯片問題扎在全球高端制造業的心尖上,是揮之不去的痛。于是造芯潮席卷而來,熱情從國外蔓延至國內,既要“蒸饅頭”更要爭口氣。

不過,水大魚大,泡沫也大,不少原本和半導體毫無關聯的上市公司紛紛加碼投資半導體,千億的武漢弘芯以爛尾收場,一年內,國內6個百億級半導體大項目先后停擺。去年有媒體統計,僅僅半年多時間,就有萬家企業臨時轉產芯片,IPO炙手可熱。

對一些地方和企業來說,芯片還是讓豬上天的風,造芯變得急功利。一腔熱血,敵不過“芯騙”的伎倆,結果人財兩空、一地雞毛比比皆是。

閉門造車和急功利都不可取。口號造不了芯,沒誠意也造不了芯,沒有能力更是不行。造芯需要高高的門檻,過硬的技術,頂尖的人才,肉眼可見真金白銀。蘋果的自研芯片歷程已十年,華為麒麟芯片更是在16年前就成立了,即便如此依然不是順風順水。

萬丈高樓地起,市場再急躁也需要耐心,企業再難受也要想方設法度過最艱難的日子。從設計,到制造,再到整體生態,每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芯片不是60分萬歲的考卷,一旦失之毫厘,便是差之千里。

核心技術的自主,國家早已下定決心。芯片這種高科技也考驗笨功夫,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定力與積累,沒有捷徑。也需要一批又一批的企業前赴后繼,沒有終點。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