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句描繪了望湖樓的美麗雨景。
2、意思是忽然間卷地而來的狂風吹散了滿天的烏云,而那風雨后的望湖樓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3、【出處】《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四首·其一》——宋代:蘇軾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資料圖片)
4、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譯文】翻滾的烏云像潑灑的墨汁還沒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點似珍珠亂蹦亂跳竄上船。
5、忽然間卷地而來的狂風吹散了滿天的烏云,而那風雨后的望湖樓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6、擴展資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四首·其一》鑒賞此詩描繪了望湖樓的美麗雨景。
7、才思敏捷的詩人用詩句捕捉到西子湖這一番別具風味的“即興表演”,繪成一幅“西湖驟雨圖”。
8、烏云驟聚,大雨突降,傾刻又雨過天晴,水天一色。
9、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點。
10、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給人以很強的質感。
11、再次,用“翻墨”寫云的來勢,用“跳珠”描繪雨點飛濺的情態,以動詞前移的句式使比喻運用得靈活生動卻不露痕跡。
12、而“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兩句又把天氣由驟雨到晴朗前轉變之快描繪得令人心清氣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開。
13、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四首·其一》作者介紹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14、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并重。
15、他推崇韓愈和歐陽修對古文的貢獻,都是兼從文、道兩方面著眼的。
16、但是蘇軾的文道觀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獨特性。
17、蘇軾主張文章應像客觀世界一樣,文理自然,姿態橫生。
18、他提倡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和生動性,反對千篇一律的統一文風,認為那樣會造成文壇“彌望皆黃茅白葦”般的荒蕪。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