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安以“422133”工作主框架為牽引 開出超常規藥方

發布時間:2022-06-01 10:09:48  |  來源:南方日報  

作為深圳西進戰略的橋頭堡,地處“黃金內灣”東部核心帶,寶安吸引著一批又一批弄潮兒落地生根。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寶安近400平方公里的土地,在10年間增加近184萬人口。建制逾千年的古老濱海城區,涌動著年輕的脈搏,15—59歲人口占比達82.45%,高居全市第二,0—14歲人口則占13.72%。

500萬名寶安人給予的是500萬份沉甸甸的民生托付。然而,歷史上深圳關內關外的發展差距客觀存在。“雙區”驅動戰略的發展機遇,帶來強大的人口吸附效應,也造成民生服務供給的巨大壓力。一個標桿城區,即是人才筑夢、逐夢、圓夢的宜業之地,更應是居民享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宜居之地。

今年1月,寶安區委提出“422133”工作主框架,專門開辟一個章節謀劃民生事業。在這個框架中,寶安根據區情實際,點出了三大民生領域的“硬底板”:教育、醫療與城市管理。

寶安致力解決教育、醫療等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增進基層治理能力,讓良好的生活環境成為推動寶安發展的吸引力、競爭力、生產力。

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是寶安一以貫之的奮斗目標,但學位供求不平衡、學校空間布局不均衡,是待解的難題。

5月27日,寶安區教育局發布《2022年秋季小一初一新生報名公告》,其中特別提醒,根據近年來招生情況預測,部分片區、部分學校特別是公辦學校學位依然緊張。

每年區兩會,義務教育學位和學校建設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繞不開的焦點議題,連續兩年被高票評選為寶安區民生實事項目。

為此,以“422133”工作主框架為牽引,寶安開出超常規的藥方。

超常規規劃。2021年,寶安成立以區委書記、區長為“雙組長”的區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領導小組,實施全市首創的工作專班實體化運作模式,謀劃頂層設計。在用地極度緊張的情況下,領導小組通過利益統籌、城市更新、土地出讓等方式,為公辦義務教育學位騰挪建設空間。

超常規投入。寶安教育財政投入已連續多年位居全市各區之首。“十四五”期間,寶安預計投資超300億元,充分保障學位建設資金需求,每一年都將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超常規建設。寶安開辟綠色審批通道,出臺加快推進學校建設項目的措施,明確用地許可、施工報建等并聯審批程序;嚴格把控工期,對重點項目進行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探索采用新模式,并聯實施前期和施工環節,通過新建、改擴建、回收接轉等多種方式,多渠道新增優質學位供給。

教育工作的量與質兩手都要抓。寶安十分重視高品質學校的建設,計劃全面提高現有學校辦學質量,同時確保學校新建一所優質一所。

一方面,寶安將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和以往的建設經驗,在標準引領、功能需求、設計品質、智慧運用等四個方面實現強化提升;另一方面,寶安將新組建2個教育集團,不斷提高集團化辦學覆蓋率,持續引入頂尖的辦學力量,有效保障學位建設品質。

近年來,深圳外國語學校寶安學校、紅樹林小學、上星學校等一批極具特色的學校,已成為寶安“建一所優一所”的精彩縮影。

“擴量提質”是寶安區委提煉的教育工作關鍵詞?!秾毎矃^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寶安將分別新增學前教育、公辦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學位各2.96萬、18.7萬和1.14萬個,并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評估。

醫療是另一個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截至2020年底,寶安共有床位9904張、醫師7576人、護士7718人。論絕對總數,寶安的醫療資源領先全市各區。但作為人口大區,寶安的醫療資源卻可謂捉襟見肘。以床位數為例,全市每千人病床數為3.58張,而寶安僅有2.21張。

此外,寶安現有的醫院大多建于20世紀80年代,體量偏小,已無法匹配大型綜合醫院的空間需要和醫療設備設置的要求。而且,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主要集中在新安和西鄉,兩個街道轄區內的醫院數量占全區近六成,發展嚴重不均衡。

因此,加快補齊醫療短板是當務之急。“十四五”期間,寶安衛生健康工作將從“病有所醫”提檔為“病有良醫”。

“良醫”首先體現在優質醫療資源的建設上。去年以來,區內三級甲等醫院由2家接連增至5家,8家公立醫院實施全面改擴建,4家醫院完成改造提升,新增病床數1150張,空海救援醫院、兒童醫院、區人民醫院等建設及改造項目正加快推進。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擴建二期等3家市投市建醫院項目在穩步建設當中。

其次,扭轉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局面,是兌現“病有良醫”必不可少的環節,社康發揮了重要作用。

小病到社康,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按照國家衛健委倡導的分級診療秩序,寶安區逐步探索建立健全“區—街道—社區”為主體,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為網底的三級公共衛生體系。目前,寶安共有144家社康機構,多數居民出門步行15分鐘,即可問診就醫。根據今年區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將新建社康機構12家,向達成“一社區一社康”的目標邁進。

公共衛生事業離不開基層力量。早在2019年,寶安就在全市率先全面鋪開健康社區建設,推動48個社區成功創建健康社區。時至去年,全區140個社區居委會均下設公共衛生委員會。委員會發揮自身的先進引領作用和居民自治組織優勢,積極發動小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網格員、樓棟長、社會組織、居民志愿者等力量,共同織密社區公共衛生工作網絡,筑牢社區公共衛生防線。

要將寶安管理好并非易事。這里城中村眾多,外來人口繁雜、流動快、密度大。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日益凸顯,促使寶安區委強調要創新城市管理和基層社會治理。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寶安以作為國家治理“神經末梢”的社區為抓手,試水基層治理改革,大力提高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以西鄉街道西鄉社區為例,轄區1366棟樓中,絕大部分為城中村、老城區。在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西鄉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創建出基層服務的“紅色磁場”。

“社區要以黨建為引領,強化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西鄉社區副書記陳妙純說。

為實現這一愿景,寶安制定一系列制度保障,如統一給工作人員賦予社區專職工作者的身份,提升職業的認同感和社區黨委的組織凝聚力。同時,寶安推動資源、管理、服務落到社區,實現治理重心下移,壯大社區工作隊伍,顯著增強執行力、戰斗力。

一系列改革讓基層有職有權有人有物,社區升級為撬動基層治理的有力支點。

社區是管理方。“比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三區’管控怎么落實、核酸檢測怎么做,我們每天討論到兩三點,第二天一早繼續開干。”陳妙純說。

但社區又是服務方。“轄區內的物業公司力量薄弱,我們便化身社區的物業,即使下水道堵了,也得上門協調疏通。”陳妙純說,許多民生政策需由社區在“最后一公里”負責落地,例如對弱勢群體的扶助等。

不分晝夜,專職工作者在社區內一棟棟樓、一條條巷地跑,及時介入調解各類投訴、矛盾。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搖身一變,作為居民消氣降火的驛站,社區進而成為社會的“穩定器”。

民生發展的難題,寶安用改革創新的魄力逐個破解。毫無疑問,寶安將持之以恒拿出真心、誠心、細心和耐心,盡心盡力服務人民群眾,篤行不怠打造共建共治共享高品質的民生幸福城。

關鍵詞: 黃金內灣 濱海城區 民生服務 義務教育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