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守正創新中賡續千年窯火

發布時間:2022-02-14 09:33:21  |  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1年新落成的“古窯印象”文化商業旅游綜合體 敖玉龍 攝

2月8日正月初八,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舉行明代葫蘆窯點火儀式,景德鎮古窯文化研究院院長周榮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傳承人、燒窯把樁師傅胡家旺和來自浙江、陜西、廣西等地的游客共同將手中火把放入明代葫蘆窯,用虎年新春第一把窯火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送上了最美好的祝福。

走進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歷代瓷窯展示區、陶瓷民俗展示區、瓷生一日藝術休閑區等既分布合理又相互輝映,景區內保護與傳承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園,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景德鎮傳統瓷窯作坊營造技藝。

制瓷作坊是游客們交口稱贊的網紅打卡點。在這里,游客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制瓷生產作業線。拉坯、印坯、利坯、畫坯、施釉……一位位身著淡雅青花工作服的非遺傳承人專心進行瓷器制作,一抔抔泥土在制瓷師傅的妙手下變身獨一無二的陶藝精品,令人嘆為觀止的同時,也讓許多游客迷上了古窯。

讓古窯迅速“出圈”的,還有一座座歷代瓷窯的復建復燒。宋代龍窯、元代饅頭窯、明代葫蘆窯、清代鎮窯、清代獅子窯、明清御廠“六式窯”……多年來,11座景德鎮歷代典型瓷窯陸續完成復建復燒,存在于文獻記載中的窯式以實體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

一座座復燒的古窯,不僅讓游客更加清晰地了解景德鎮的制瓷文化,也讓陶瓷之旅的參與感有了更多的可能。走進古樸幽暗的窯房,被踩得溜光的黃土地面,斑駁粗獷的木構架,無一不在向游客講述著古窯的前世今生。這些古窯的復燒及開窯儀式更是備受游客歡迎。復燒的流程都是按照古法來進行,全憑把樁師傅的經驗操作,燃料堅持使用優質的松木,燒出來的成品松脂滲入瓷器的毛坯中,色澤淡雅、手感溫潤。每逢古窯復燒的日子,很多游客都會從四面八方趕來,和非遺傳承人們共同點燃古窯的窯火。傳統非遺隨著這把窯火“火”了起來,更“活”了起來。

“朦朧青花數百出,逐雅間增裙芳素。一走進古窯,我和愛人就情不自禁地想起關于陶瓷的古詩,哼起‘天青色等雨,而我在等你’的音樂。”大學學古代文學專業的游客陳晗說道,“在這里,我們可以走進歷代瓷窯和古建里感受歷史的滄桑,還可以零距離觀看陶瓷手工藝人的匠心制作,游覽體驗非常好,每個游覽點都有文化內核在做支撐,有種詩意照進現實的感覺。”

在古窯,不僅瓷碗、瓷樂器會“唱歌”,古窯咖啡、古窯香薰等更讓人耳目一新。有文化、有創意、有溫度的文創IP將古窯獨具特色的藝術文化、風俗民情通過現代創意設計語言予以新生,讓陶瓷文化全方位融入現代生活。隨著業態的不斷豐富和創新,古窯不僅讓游客全方位感受陶瓷文化魅力,還能精準地細分市場,為研學旅行和親子旅游提供“吃住游學購玩”一站式服務,以豐富的文旅產品滿足不同年齡階段游客的需求。

青花元素融入傳統民樂、陶瓷文化碰撞時尚文創、前衛餐廳藏身古老窯爐……年來,像這樣的創新和提升,古窯景區從未停歇。據介紹,古窯如今正按計劃實施5A級旅游景區全面提升建設,景德鎮歷代瓷窯博物館、清代《陶歌》展示演繹、清代老宅、地方小吃休閑中心等一批項目正在籌建籌備,這座走過幾十年風雨的老牌景區讓厚重歷史融入時尚元素,從深度和廣度上實現文化和旅游的有機融合。

古窯民俗博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古窯將進一步抓好消費,讓旅游活起來;保護傳承,讓底蘊厚起;文旅融合,讓項目多起來;促進交流,讓影響大起來;加強創建,讓品牌亮起來,為講好江西故事,建好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臺貢獻源源不斷的古窯力量。(王竹青 黃曦洪)

關鍵詞: 博覽區 民俗 古窯,窯火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