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長安公園湖面上的一座近300歲的石拱橋吸引大家的目光

發布時間:2021-05-08 13:18:13  |  來源:西安晚報  

5月6日,記者在長安公園看到,隨著游客增多,除了沙灘、游樂、親水,湖面上的一座300歲的石拱橋吸引著大家的目光。

初夏的早晨,長安公園風光正當時,遍布各處的花兒熱烈開放,湖面瀲滟,空氣清新,很多市民沿著公園跑步鍛煉,帶孩子休閑娛樂。

公園子午湖的東南角,有一座頗具年代感的石拱橋連接著環湖路與湖心島。石拱橋造型優美,如垂虹臥波;五只造型各異的龍首,個個威風凜凜,橋頭橋尾分別蹲守兩只石獅子。

據《長安縣志》記載,這座橋叫溫國堡石拱橋,建于清代雍正十年(1732年),由馬仁宇設計修建。這座五洞石橋,高二丈八尺,寬一丈六尺,橋邊有“石頭娃娃”欄桿三十二具。光緒末年,石橋逐漸傾斜。宣統三年(1911年),村中的鄉紳羅云章和好友王錫綬、譚煥文募資,溫國堡、任家寨、杜永村、香積寺4村共同重修了石橋。

“能在新公園里看到這么一座有歷史的石拱橋,像是古今對話一般,很驚喜也很感動。”在得知石拱橋的故事后,市民李先生特意多拍了幾張照片。

潏河在歷史上有過多次改道和漫灘,潏河河道整治后,寬度已遠大于溫國堡石拱橋的跨度。加之,石拱橋的五孔拱券,不能滿足50年一遇的防洪要求,已無法在新改河道上繼續使用。

經過300年的風雨,溫國堡石拱橋已出現橋墩地基不均勻沉降、泥漿流失、裂縫等問題。原河道無法使用,橋自身也需要從基礎到橋面進行全面徹底的修繕,保護遷建便成了最佳方案。因此,在長安公園建設中,石拱橋從原址向東遷移。在將溫國堡石拱橋遷建至湖岸與湖心島之間后,既發揮了該橋的交通功能,通過遷建保護也避免了文物的損壞和消失,能得到持續的管護,繼續發揮文物的歷史文化價值。

“古橋遷建的施工難度非常大,光是預拼裝組合就做了四次。”常寧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原橋面上部舊欄板、構件損毀嚴重,需要修舊如舊很費功夫。

古橋的保護遷建方案,經過專家的多次評審,并由各級文物部門審核把關;遷建施工由專業的文保工程公司進行詳細測繪,通過構件編號、拍照登記,采取臨時支護,剔除石灰泥漿,保留砌體構件;通過分解石拱橋結構,將文物構件臨時保護,搬遷新址,分布位擺放整齊,經文物專家認定后,才做修補或添配。

在新址的地基基礎完成后,施工單位復建了石拱橋的橋墩,復建了橋滾拱券、墻面、欄桿、橋地面,使橋面恢復原狀……古橋的保護遷建,不僅能使它得到更好的管護,也延續了長安區的歷史文脈。(記者 高樂)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