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特色、重品質的景區紀念品 讓游客心甘情愿地為文化創意買單

發布時間:2021-05-07 15:43:30  |  來源:安徽日報  

沒特色的“景區紀念品”能紀念啥?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各地景點人氣爆棚,國內旅游收入超千億元,游客滿意度總體較高,但不少游客也表示存在遺憾:一些景區賣的所謂“紀念品”大同小異,不僅梳子、手串、披肩、海螺四處可見,更有甚者,一塊普通繡花手帕,在江蘇景區里是“蘇繡”,在湖南景區就成了“湘繡”,到了四川又被喚作“蜀繡”,其實它們可能都來自某一個小商品批發市場。

興致勃勃地去一個地方游覽,除了休閑觀光,多數游客都希望帶回一些旅游紀念品。既然是紀念品,自然要既有特色又有品質,“色”“相”二字缺一不可。但這點小小的愿望,其實很難實現。

本應為旅游目的地名片的紀念品,卻在各地旅游景點“撞臉”,同質化、地攤化成為當下旅游紀念品市場的鮮明標簽,毫無紀念價值。其中原因,除了文化缺失、創新不足,還有“門票依賴癥”在作祟:當僅靠門票收入就能賺得盆滿缽滿,還要深度開發和文化創新做什么?

年來,我國旅游市場消費升級趨勢明顯,游客越來越看重出行品質。權威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游客出行更加看重休閑度假類品質出行,私密化、定制化、小型化成為主流。這種趨勢下,一些地方仍舊把景區紀念品當作一般小商品對待,不顧特色與品質,不僅讓人產生審美疲勞,拉低消費意愿,也直接影響億萬游客的旅游體驗和滿意度,成為旅游業發展的一塊洼地。

值得一提的是,“五一”期間,洛陽博物館開發的“唐妞”系列文創新品、武漢黃鶴樓景區推出的“黃鶴樓雪糕”成為“爆款”。這提醒我們,要讓旅游紀念品走出同質化洼地,各地景區要學會看長遠、算“大賬”,通過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和景區內涵打造有特色、重品質的紀念品,讓游客心甘情愿地為文化創意買單,助力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