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我印象中的鹿回頭。”時隔多年,4月的一天,來自海口的游客陳曦再次來到三亞市鹿回頭風景區,景區新面貌為她帶來了不少驚喜。賞夕陽美景,觀山海風光,品特色美酒,嘗美味佳肴,陳曦玩到深夜12點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大眾旅游時代,游客需求日益多樣化,對景區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我省多家傳統景區在“新”字上下功夫:推出新玩法、提供新服務、帶來新體驗,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打造出具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產品。
“五一”將近,很多人將開啟假期模式,海南是熱門目的地之一。“五一”在海南游玩的朋友,不妨走進景區,體驗傳統與潮流兼備的多樣玩法。
業態創新 突破單一
T恤、雨傘、帆布袋……在天涯海角游覽區內,一家特色禮品店迎來多名游客的光顧。如今,越來越多的游客喜歡在逛景點時順便購買伴手禮,購買“景區文創”產品的消費習慣逐漸形成。
過去,傳統景區大多依靠門票收入,二次消費比重非常低。所謂二次消費,是指除進入景區必需的首道門票消費外,游客在景區內進行的其他所有消費的統稱。隨著文旅產業進入精耕細作的階段,二次消費的規模成為衡量一個景區活力的重要體現。
如何擺脫對門票的依賴,近年來海南多家傳統景區不斷在思考,也不斷在實踐。挖掘景區文化內涵而創作系列文創作品,是探索方向之一。海南省一些傳統旅游景區、景點深挖資源的文化內涵,借助文化創意,不斷創新旅游產品,讓公眾在旅游中獲取更加豐富的文化體驗和感悟。
今年初,天涯海角文創店落成迎客,通過挖掘景區文化內涵而設計出的文創作品,受到游客的喜愛。例如,“浪”系列文創作品,既代表了景區的海洋文化,又彰顯出年輕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理念。產品設計中,活潑、跳躍的色彩運用,迎合了年輕人的喜好。
“對于景區來說,文化是消費的核心,每一個景區的品牌、產業、業態都將圍繞自身文化來構建消費內容。我們挖掘自身文化內涵,結合現代生活開發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創意產品,致力走出從文創產品本身到文創產品銷售運營的路徑。”三亞市天涯海角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文瓊云說。
在景區的經濟收入中,門票是硬性收入,當景區發展成熟后,恰恰需要的是彈性收入,購物、吃住、娛樂等是最大的彈性要素。“這些都需要景區經營者轉變運營思路,降低門票價格,打造更多配套設施,提升文化內涵,發展二次消費。”三亞旅文集團副總經理、三亞鹿回頭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勇說。
去年11月,鹿回頭風景區面向省內外市民和游客推出6種全域旅游健身年卡,包括單人(雙人)1年卡、單人(雙人)2年卡、單人(雙人)3年卡,售價為98元至328元不等。同時,該景區加快打造鹿見咖啡、愛可覓餐吧、山頂酒吧、文創產品特色商鋪,以優質產品和貼心服務,激發游客旅游消費活力。
“景區建設為游客提供優質旅游功能的同時,也要為本地居民提供一個良好的休閑空間,讓景區成為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間。”劉勇說,旅游年卡可以激發人們的出游熱情,人們更樂意把節省的這部分錢用于購物、餐飲、娛樂等方面,游客停留的時間長了,消費體驗滿意了,旅游經濟效益自然也就增長了。
項目上新 新業態項目讓游客樂翻天
“請到天涯海角來,這里四季春常在。”多年前,一首《請到天涯海角來》唱遍大街小巷,也讓天涯海角游覽區成為三亞第一代“打卡地”。隨著旅游的持續發展,僅有“天涯”“海角”石顯然已經不能成為吸引游客的“招數”。
連日來,天涯海角游覽區新對外開放的“天涯飛躍”項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體驗游玩。他們在安全人員的指導下,系好安全帶,借助索道,穿梭在茂密的叢林中,在享受與大自然親近的同時,也體會一把驚險與刺激。
彩虹卡丁車、露營、天涯飛躍、海上秋千……去年以來,天涯海角游覽區“上新”不斷,游客除了在“天涯”“海角”礁石拍照留念之外,可供選擇的旅游體驗項目更多樣,并且年齡覆蓋面廣,能實現“一站式體驗”。
老景區,新項目;新玩法,新體驗。近年來,在傳統觀光旅游向現代休閑度假游轉變驅動下,海南傳統景區不斷通過引進新項目、打造新設施、完善新服務、推出新活動等,滿足客群日益變化的游玩需求,同時培育旅游消費新熱點。
1989年開業迎客的鹿回頭風景區,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見證著三亞旅游城市的發展變遷。如何實現新發展,煥發新活力?該景區以增添游客的參與感和體驗感為抓手,周五至周日以及節假日,每晚6時到8時,在半山腰的觀景臺上演精彩節目:激情澎湃的架子鼓、風情萬種的竹竿舞、昂揚奮進的歌曲演唱……山海天美景,在表演的烘托中,別具一番風味。
乘坐纜車上山,拍幾張照片,再乘坐纜車下山,這是游客張雅琴過去對于白石嶺景區的游玩記憶。近日,單位組織員工去白石嶺開展團建活動,張雅琴發現,一樣的景區,有了不一樣的體驗。
原來,近年來,白石嶺景區立足獨特的地質地貌,不斷完善旅游設施建設,先后推出了攀巖、飛拉達、叢林飛躍、山頂露營、玻璃滑道等雨林運動項目,在攀爬高峰和乘坐纜車之外,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游玩體驗和空間。
五公祠景區在月光下煥發出新活力。2月1日,該景區啟動夜景夜游活動,在藝術燈光亮化基礎上,挖掘“六公”人物歷史,整體打造“一個IP三大核心產品”項目特色,即“六公”形象IP和夜景夜游、文創藝術體驗街、文化休閑雅閣三大核心產品,構建精細化、體驗化項目價值鏈,讓市民游客白天有得玩,晚上有得看;在光影中重溫歷史文化,在行游中享受探索之樂。
營銷創新 借助熱點引客流
點一壺冰滴咖啡,賞海天一色,觀黃昏日落……坐落在鹿回頭風景區里的鹿見咖啡店,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游客前來拍照打卡。這家面積不大,藍白色調的咖啡店是三亞的新晉網紅地,位列大眾點評網的三亞咖啡廳好評榜榜首。
拍照打卡,已經成為不少人周末和節假日出行的主要動機之一。近年來,全國各地涌現出不少網紅打卡地,既有傳統知名景區,也不乏現代化的百貨商場和科技感十足的體驗類場景。
“大眾旅游時代,游客已不再滿足于單純的景區觀光,越來越注重旅行中的內在情感體驗。”劉勇說,景區建設需要以優質服務為抓手,實現從賣美麗風景到賣美好生活的附加值提升。
鹿見咖啡店的運營,是鹿回頭景區在厚重的歷史積淀中“嫁接”新鮮業態,滿足消費者求新求異心理訴求的嘗試。管中窺豹,我省傳統景區正嘗試塑造出能夠打動用戶內心,符合大眾審美的網紅打卡地,包括咖啡館、書店、文創店等“小而美”的精品體驗場所。
隨著互聯網社交媒體成為人們假日出行選擇的主要指南及旅游體驗分享渠道,一條短視頻的傳播會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迅速走紅。一段觀云海賞日出的短視頻,讓樂東尖峰嶺火了一把,老景區成為人們眼中的新晉網紅景點。今年春節期間,尖峰嶺接待游客1萬多人,附近的賓館、酒店、農家樂甚至出現了一房難求的局面。
業內人士表示,速度與流量為旅游業帶來了一場“互聯網+”革命,催生了一種全新的旅游模式,這要求從景區到游客都做出不同的應對。專家建議,景區管理者和營銷人員不妨多用互聯網思維進行宣傳,用互聯網技術運營景區,變被動為主動,主動策劃特色鮮明和有趣好玩的短視頻,不斷獲取流量,產生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