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氣球”事件 美方的變化微妙起來了 今日快看

發布時間:2023-02-15 06:56:19  |  來源:中財網  


(相關資料圖)

直新聞:陳先生,“流浪氣球”事件仍在發酵,美國宣稱已從打撈的殘骸中找到傳感器,但并不知道三個不明飛行物究竟是什么,有何用途,你怎么看這種微妙的變化?

特約評論員 陳冰:你的觀察很敏銳,的確,美方有意在“流浪氣球”事件上降溫,或者說在調弦。與中國民用飛艇被擊落時的蠻橫無理相比,美國政府的語氣語調都在變化,最明顯的有三點:一是對后來擊落的三個飛行物,均用“不明飛行物”來描述,不再說“氣球”,也不指名道姓地說來自中國。這一方面說明他們的確不知道擊落的“氣球”、飛行物究竟是什么,做什么用的,迄今為止不能證實這些飛行物曾發射出通訊信號,也沒發現有任何推進器。另一方面則證實美國的武力攻擊行為太魯莽,小題大做,變相承認中國的批評是有道理有根據的。對于第一個被擊落的“氣球”,美國說雖然從打撈到的殘骸中找到傳感器,也一樣不能確定做什么用。傳感器的用途很廣,包括氣象探測、環境探測、家用電器等等,并不是情報搜集專用。

二是對美軍擊落飛行物的理由,在發生變化。最初以侵犯美國領空為理由,看到站不住腳后,逐漸變調成可能影響民用航空安全。最新的說法出自美國防長奧斯汀,他說這些物體不會對地面上的任何人構成軍事威脅。那么言外之意,就是美國武力擊落的行為反應過度。白宮發言人也承認,美國現在沒有理由懷疑它們是用來監控的,但也不排除有此可能,說話語氣顯然虛弱了很多。

三是美國官員已主動向中國打電話了,美國防長就給中方打電話,只是被中方拒絕了。這似乎是向中國解釋點什么,是不是要交個口頭檢討?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承認,“氣球”事件無助于中美關系朝著我們希望的方向邁進。中美關系要向雙方希望的方向邁進,那就得對話交流,相互溝通,消除誤會誤判。美方對“氣球”事件的語調變化,和中方一直以來對美國“氣球’的理性態度,似乎顯示雙方都在向緩和關系的方向邁進,也就是中國所堅持的“斗而不破”。但要真正坐下來談,美國還需要做很多,光擺個姿態,說幾句軟話,還遠遠不夠。

直新聞:那么你認為美國怎樣做,做些什么,才能消除“氣球”事件給中美關系帶來的傷害?

特約評論員 陳冰:中美“氣球’爭端中,有很多謎團,也許在近期難以全部揭秘。但是中美關系事關全球穩定,事關全球經濟在新冠疫情后的復蘇,所以處理“氣球”事件需要高遠的眼光和高超的智慧。那么圍繞“氣球”事件,美國該怎么做,才能得到中國的諒解,讓中國消消氣呢?那就按美國應對南海軍機相撞的方式處理。

首先美國得表示歉意,對武力攻擊民用飛艇作出解釋;二是按照中方的要求,歸還飛艇殘骸,定個大致的時間表;三是美國解除對中國六家生產“氣球”和飛艇設備的企業的限制,不能動輒拉黑名單;四同步進行外交協商,今后遇到類似的事情如何加強溝通,避免用武力解決。

這幾件事可能要花時間去做,但能夠動起來,就是好的跡象。而對中方來說,我們自有定力,有自己的戰略目標,要努力避免被美國反華鷹派牽著鼻子走。美國歇斯底里,我們就更要把控情緒。我比較贊同一位中國學者的觀點,中國最重要的事,就是拼經濟,能夠持續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那么在對待“氣球”事件上,中國也要以發展為出發點,發揮理性的力量,而不是簡單的情緒力量。把搖曳的中美關系扭到穩定軌道上,對中美對世界都是貢獻。中方現在的克制、理性,體現的就是這種精神。

作者丨陳冰,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特約評論員

關鍵詞: 究竟是什么 不明飛行物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