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短期資金池快速膨脹背后,反映了兩個事實:必要超儲率快速恢復正常和信貸投放速度較快。總的來說,經濟恢復快,銀行缺錢了引子一般來說,央行會通過投放OMO的方式,做一個短期資金池,來應對市場的臨時超儲需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以本次春節為例,央行為了應對春節長假,把短期資金池的峰值規模拉到了2.2萬億。
春節過后,央行又開始了逆向的常規操作——收縮短期資金池,然而,詭異的是,當短期資金池規模收縮到8000億時,銀行間資金快速收緊,銀行間7天的加權平均利率迅速升高到2.4%+的水平。
在2月8日,央行不得不臨時性凈投放了4860億,把短期資金池的規模提高至1.2萬億。奇怪的是,資金利率依然在上行。 要知道近期并沒有任何臨時性的擾動因素,這只能說明系統內部有不少的資金缺口。 那么,這個資金缺口是怎么來的呢?缺口的規模又有多大呢?這篇文章主要討論這個問題。
經濟復蘇推動必要超儲率上升從2月8日的資金面來看,系統的缺口至少大于1.2萬億,由于乘數效應(ps:大概是十倍)的存在,這么大的缺口并不是增量信貸所能解釋的。
所以,我們得在存量上找答案。
在2022年12月9日《經濟復蘇和利率的關系》中,我們已經給過一個答案了:經濟復蘇導致貨幣流通速度增加,使得超額儲備在銀行體系內大幅波動,提高了系統的必要超儲率。
下圖刻畫了貨幣流通速度和必要超儲率的關系:
下圖刻畫了經濟活躍度和必要超儲率的關系:
不難發現,經濟活躍度越高,必要超儲率越高,而且,這是一個存量價格上升的邏輯。
整個系統的存款規模大概是200萬億的數量級,必要超儲率的小幅度上升,就會帶來巨大的資金缺口。
去年四季度末,系統的超儲率水平是1.5%,但是,它對應了一個十分弱的經濟狀態。
雖然1.5%很低,但也夠用。
但是,現在的情況大不相同, 經濟狀態正在迅速恢復正常,使得必要超儲率跳升。
今天上午(ps:2月9日)央行又凈投放了3870億OMO,把短期資金池提高至1.6萬億。直到下午,資金面緊張的情況得到緩解。
也就是說,系統的超儲率提高至1.5%+0.8%=2.3%之后,資金緊張的局面才得到緩解。
這意味著系統的必要超儲率水平已經提高到了很接近2.3%的水平。不難發現,這個水平位于歷史的正常水平——2%——附近。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經濟活躍度恢復得很快,必要超儲率已經回歸正常了。
2023年Q1的中長期資金缺口在2023年1月5日的《基礎貨幣的投放機制——兼論2023年一季度的降準預期》一文中,我們有討論過:我們的金融系統內嵌了一年2萬億的中長期資金需求。
也就是說,單季度需要5000億,即25bp的降準。
另外,貨幣政策的松緊不取決于是否降準或MLF凈投放,而是取決于投放的節奏——是提前投放還是滯后投放?
于是,2023年一季度中長期資金缺口可以分解為兩部分:一方面是必要超儲率回歸2%的資金缺口——50bp;另一方面是單季度擴表的增量缺口——25bp。總資金缺口在75bp,即1.5萬億。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央行短期資金池的規模擴大至1.6萬億,資金面才轉松。
此外,央行短期資金池快速膨脹背后,反映了兩個事實:
1、必要超儲率快速恢復正常;
2、信貸投放速度較快;
總的來說,就是經濟恢復得較快。
結束語
如上圖所示,經濟已經度過了兩個關鍵點:
1、經濟預期扭轉,儲蓄活化,理財遭遇贖回潮,存單利率快速上行;
2、經濟活躍度恢復正常,貨幣流通速度增加,必要超儲率逐步恢復正常;
再下一個階段就是,經濟進一步活躍,貨幣流通速度進一步增加。
當然,這個階段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變化。之前市場在糾結弱復蘇還是強復蘇,現在不用糾結了——復蘇得很好;于是,市場糾結的點轉化為以下兩點:
1、央行會多大程度滿足復蘇所帶來的資金需求;
2、央行什么時候會把短期資金池置換為降準或MLF凈投放;
本文來源:滄海一土狗,原文標題:《復蘇的第二階段——必要超儲率回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