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底以來,華爾街眾多投行已蜂擁加入唱多中國資產的隊伍。而今年初以來,在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向好、中國股市估值仍相對較低,以及海外資金流入等多項因素推動下,華爾街多家投行越發(fā)看好中國的股匯市場,并且在去年底的基礎上進一步調高中國資產定價空間。
華爾街多家投行唱多中國資產
從去年底,高盛、大摩等華爾街投行就加入了看多中國的陣營,而近期,他們再次上調了對中國資產的定價目標,更加大聲地為中國資產“搖旗吶喊”。
(資料圖)
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Kinger Lau)率領的高盛策略師團隊在本周一發(fā)布的最新報告中將MSCI中國指數的12個月目標位從70上調至了80,理由是中國股票估值較低,且房地產、互聯(lián)網監(jiān)管政策和地緣政治等多個領域出現了積極轉向。
與此同時,高盛貨幣策略師團隊也在上周五的報告中將今年年底人民幣對美元預期升至6.5,而此前的預估為6.9。
摩根士丹利也在本周進一步上調了對中國股市的目標位,并預計中國股市2023年將在全球表現最佳。
大摩維持增配MSCI中國指數,并再次上調該指數年底目標位,從70點調高至80點(較最新收盤價有13%上漲空間)。
全球最大公募基金公司之一先鋒領航則預計中國股票未來十年回報率將達到7.4%-9.4%,相比去年大幅提高了兩個百分點,并跑贏海外股票。
先鋒領航量化股權團隊另類投資與多資產策略主管徐飛表示:“不同于其他主要經濟體,中國不僅會出現預期的周期性反彈,而且其財政與金融政策雙雙保持寬松,同時通脹壓力也相對偏低,這對A股絕對表現和相對表現都會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對于華爾街諸多投行來說,看好中國資產前景已經成為越來越廣泛的共識。而在這背后,隱藏著三大關鍵原因。
中國宏觀經濟迎來復蘇
對于華爾街投行來說,看好中國資產的頭號理由,毫無疑問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不斷向好。
隨著中國政府近期持續(xù)優(yōu)化防疫舉措,宏觀經濟也有望迎來強勁增長動力。近期,高盛、先鋒領航、巴克萊等國際投行都調高了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
據最新報告顯示,高盛在報告中將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從原本預計的增長4.5%調高0.7個百分點至5.2%;摩根士丹利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由5.4%上調至5.7%。
摩根士丹利的Laura Wang等策略師在報告中寫到,由于中國經濟重新開放,加上對房地產提供政策支援及放松科技行業(yè)監(jiān)管,因此調高今年中國宏觀經濟預測。
“我們認為,市場低估了重新開放的深遠影響,以及盡管結構性阻力依然存在,但仍可能出現強勁的周期性復蘇的可能性。”大摩分析師們在報告中寫到。
巴克萊分析師們在報告中寫到:
“中國經濟反彈的速度和力度都大大超出預期。最近的事態(tài)發(fā)展支持了我們的觀點,即中國經濟增速可能在第四季度見底……表明經濟正在朝著我們更好的‘更快重新開放’情景前進。”
先鋒領航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亞太區(qū)首席經濟學家王黔指出,中國應該是2023年全球經濟中最大的亮點。
“當疫情最終消退,(中國)政策中心重新轉向經濟增長和社會發(fā)展,中國經濟可能會在今年二季度之后出現明顯的反彈,消費和服務業(yè)持續(xù)復蘇,而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了去年深度收縮之后也可能在低位起穩(wěn),這有助于抵消海外經濟陷入經濟衰退帶來的拖累。”
中國股市估值仍相對較低
低估值是華爾街投行們看好中國股市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先鋒領航的徐飛指出,他們對中國股市估值預測仍相對樂觀,少有的幾個板塊還是在比較合理的估值區(qū)間內。
“當前滬深300預期市盈率是在11.5倍,還是低于最近幾年平均值,我們認為還是有一定上調空間,即便是盈利預期有可能小幅下行,基本面估值還是可以保持在一定的收益率范圍之內,比較積極。”
王黔也補充道,和美國股市相比,非美股市的估值更為合理,尤其是新興市場,在我們看來中國股票目前是尤其具有吸引力。
她說,短期內新興市場當然有風險,強勢美元,全球經濟衰退,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等風險是仍然存在的,但是在我們看來投資者對這些問題,對新興市場的負面影響可能是有一些過于擔憂了,所以我們看好新興市場股票包括中國股票。
高盛策略師劉勁津尤其提到,中國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估值仍處于低位。
劉勁津認為,今年第二至第四季的企業(yè)估值及盈利增長,將推動中國互聯(lián)網行業(yè)未來一年前景穩(wěn)健發(fā)展,在宏觀復蘇中較看好廣告、支付及招聘業(yè)務。
外資流入將帶來潛在動力
今年開年以來的5個交易日(1月3日至1月9日),北向資金持續(xù)涌入A股,這段時間合計凈買入額近280億元,為A股上漲提供支撐。興業(yè)證券表示,北向資金凈流入的背后,是海外資金年初配置帶來的“開門紅”效應。更重要的是,當前市場對經濟、美聯(lián)儲加息等因素的擔憂,都在明顯緩解和改善。
從海外資金的投資流向來看,當前外資對中國股市的配置比重仍較大提升空間,也為中國股市的未來增長帶來潛在動力。
先鋒領航的徐飛指出,當前整個國際周期性投資和對沖基金對于中國還是相對來講低配的位置。從滬港通流向可以看出來,現在中國股市還沒有出現非常擁擠的情況,從長期角度來講是非常利好的信號。
中信證券預計,外資將是2023年A股的主要增量資金來源之一。隨著2023年人民幣緩慢升值,中國資產對外資的吸引力增強,外資凈流入規(guī)模有望恢復至千億元級別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