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監管全球指數提供商!印度給全球開了個先河,影響數十萬億資本

發布時間:2023-01-06 14:40:17  |  來源:中財網  

印度在監管上又邁出激進一步。

2022年最后幾天,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SEBI)發布了新的監管框架,劍指指數提供商。

根據該框架,如果某一指數在印度有用戶,那么該指數的提供商必須向SEBI注冊,以取得引入指數的授權。并且,指數提供商需要接受由外部審計師每兩年對其基準測試過程進行一次審計,保留所有審計記錄,SEBI有權在需要時獲取這些審計記錄。


【資料圖】

此外,按監管框架規定,指數提供商必須為依據所在國《公司法》成立且至少擁有2.5億盧比(約302萬美元)凈資產的法人實體,且具備至少5年指數管理經驗。個人和團體不得注冊為指數提供商。

如果印度新監管框架最終落地,不但會大大提高指數提供商的合規成本,還可能引發印度和歐美監管機構的直接沖突。

開指數監管先河

SEBI在監管框架中表示:

雖然指數提供商在其網站上披露了指數構建的方法,但仍可通過變通的方式來行使自由裁量權,從而將某只股票排除或納入指數,或改變成分股的權重。這對指數基金的回報有重大影響。由此可見,指數基金的基金經理所扮演的選股角色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被委托給了指數提供商。將一只股票納入或排除在指數之外,也可能對該股票的成交量、流動性和價格產生影響。

指數追蹤構成該指數的一籃子股票價值變化。它的功能在于如協助投資者了解市場運行狀況、解讀市場情緒。

據晨星公司計算,在規模42萬億美元的共同基金行業中,指數型基金的份額在過去10年翻倍,2022年已達到35%左右。主動型基金經理也正把指數看得越來越重。

當緊跟指數波動的資產呈指數級增長,確保這些數據的獨立、準確和安全也就變得至關重要。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指數提供商本身已悄然成為“事實上行使監管權力的看門人,可能對公司治理和國家經濟政策產生重要影響”。

金融監管部門想對指數下手已久,但印度是第一個吃螃蟹的。2022年6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曾表示,正在考慮將指數提供商歸類為“投資顧問”,并對其實施更嚴格的監管。但該政策目前尚無下文。

潛在的影響

印度的監管新規目前還僅僅是“框架”,一旦落地,將對金融監管和指數運作模式產生重大影響。

首先,全球各地大相徑庭的監管方式,意味著指數提供商在不同監管狀況下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標準。合規成本會繼續增加,進而削弱那些規模較小的指數提供商的競爭力,這可能會扼殺競爭。

其次,SEBI的監管框架賦予了印度金融監管部門治外法權。即使指數提供商不知曉其指數正被印度用戶使用,也會受到監管。如標普500、MSCI EAFE和納斯達克100這些不涉及印度股市的指數提供商應該聽從印度執法部門的要求嗎?這一監管新政可能導致印度與歐洲、美國的監管機構發生沖突。

但無論如何,幾家指數提供商制定的數據,如今已能影響全球數萬億美元資產。問題正變得越來越難以忽視。SEBI只是邁出了第一步。

關鍵詞: 指數基金 重大影響 審計記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