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市商制度不會改變投資者群體數量,因此不是解決科創板流動性最佳方式
或許是水到渠成,或許是一種巧合,科創板做市商制度正式登場。
證監會于9月15日批復中信建投證券、華泰證券、銀河證券、申萬宏源證券、東方證券、財通證券、國信證券、國金證券8家券商為科創板上市證券做市交易業務資格,這意味著科創板做市商制度進入了實操階段。
(資料圖片)
從制度基礎設計來看,科創板做市商制度已經具備,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試點規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實施細則》和《上海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業務指南第8號——科創板股票做市》,但是做市商推出時間點依然頗有講究。
周五滬深股市繼續下探,尤其是券商股迎來了罕見的大跌,科創板50指數再度逼近1000點,如何提振市場信心,扭轉券商弱勢,扭轉科創板指數,是市場關注的一個焦點,科創板推出做市商制度,可以給券商帶來業務增量,也就是可以提振券商走勢,另外科創板做市商制度,根據專家觀點可以給科創板帶來額外流動性、成為科創板上市公司股價穩定器、保護二級市場中小投資者利益,也就是可以帶來科創板相關公司股價上漲,從上述兩個角度看,證監會及時發布做市商制度是含有呵護市場的況味。
但是個人認為科創板引進做市商制度,不適宜夸大作用,而是應該更加客觀地評價,畢竟做市商制度并不是新事物,新三板也曾經引進了做市商制度,當時專家們也是一片看好聲音,結果新三板一樣缺少流動性。
做市商制度要說對科創板沒有作用,那也是不客觀,畢竟有了券商作為做市商參與交易,可以帶來流動性增加,有助于適度活躍交易,同時做市商制度券商提供雙向報價交易,可能有助于市場減少投機,平緩股價的波動,但是正因為做市商可以參與雙向報價交易,也會帶來那些股價高高在上估值特別高的上市公司,泡沫更快的破裂。
科創板目前交易活躍度明顯低于創業板, 申萬宏源證券認為,開市3年多來,科創板的成交額占全部A股成交金額的比例較低,在現有競價交易制度下,科創板股票的流動性相對較弱。科創板之所以流動性相對較弱,與較高的投資者門檻是分不開的,滬深股市投資者主體是中小投資者,目前開戶數已經超過2億戶,絕大部分投資者持股市值在10萬元以下,而科創板開戶要求是50萬資金門檻,這就把絕大部分投資者阻擋在科創板大門之外,無法參與交易,至于兩年投資經驗門檻并不是主因,科創板也就成為了資金大戶和機構之間的博弈,所以交投活躍度明顯低于創業板。
引進科創板做市商制度,并不會改變投資者結構,也不會增加投資者群體數量,還是原來的投資者在交易,因此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科創板流動性不足問題,只不過是作為一種提高交易活躍度的有益補充。
國內基于輿論環境,每一項制度推出,眾多專家都是紛紛喊好,回過頭去看,當初很多喊好的聲音是經不起時間檢驗 的,實際上這種無腦喊好,成為了股市走向健康發展的障礙,對于科創板做市商制度,有積極的一面,但是過度拔高科創板做市商制度,可能是無助于科創板更加健康發展的,科創板要徹底改變流動性不足問題,還是需要從投資者數量上著手,其次是從供應端著手,避免短期過度擴容。
從周一科創板走勢看,也是沒有受到做市商制度利好影響,出現上漲,反而是位居主要指數跌幅榜第一,下跌2.3%,跌破1000點報收975.55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