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今年9月2日,是北交所官宣設立一周年的日子。這一天,北交所迎來兩項改革創新舉措:包括北交所指數和融資融券業務規則。當天北交所發布《北京證券交易所證券指數管理細則》《北證50成份指數編制方案》及《北京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細則》。這意味著市場期盼的北交所指數——北證50成份指數終于要來了。
根據《北證50成份指數編制方案》,北證50成份指數,由北交所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市場代表性的 50 只上市公司證券組成,以綜合反映市場整體表現。該指數是北交所首只寬基指數,按照市值規模和流動性選取排名靠前的50只證券,指數編制計算與境內外主流指數基本保持一致。
同時,根據《北證50成份指數編制方案》,北交所上市公司要入選北證50成份股,上市時間超過6個月,上市以來日均總市值排名在北交所市場前5名且發行總市值超過100億元的除外;待北交所上市滿12個月的上市公司證券數量達200只至300只后,上市時間調整為超過12個月。并且入選北證50成份股的公司,必須經營狀況良好、無違法違規事件、財務報告無重大問題、價格無明顯異常波動或市場操縱的上市公司證券。為此,北證 50 指數依據樣本穩定性和動態跟蹤相結合的原則,每季度審核一次樣本,并根據審核結果調整指數樣本。
北證50成份指數的推出,對于北交所來說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畢竟它是北交所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北交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隨著北交所在一年前的推出,推出北交所指數就成了市場關心的一個敏感話題。畢竟北交所沒有指數的話,行情的漲跌就得不到反映,非常不利于投資者的投資。因此,在沒有北交所指數的日子里,投資者對北交所股票的投資類似于盲人摸象。
但要推出北交所指數顯然需要北交所發展到一定的階段,至少要求上市公司的數量達到一定的數量。比如,截至2022年9月2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達110家,總市值近2000億元,集聚了一批在工業材料、信息技術、醫藥健康、“雙碳”和消費領域等多元細分創新領域的優質企業。而從市場運行看,110家公司上市前平均新三板掛牌5.6年,57%的公司上市滿1年,75%的公司上市滿6個月,市場培育時間較長,整體運行較為平穩。在這種情況下,再推出北交所指數,顯然更有利于北交所指數的平穩運行。
而對照《北證50成份指數編制方案》,在目前北交所上市的110家公司中,已有81只證券符合樣本空間條件,通過市值、流動性等指標,篩選出規模大、流動性好、認可度高、最具代表性的50只樣本股具備一定余量,同時依靠調樣機制將新上市的優質股票及時納入,為后續提供有力的基本面支撐。因此,目前推出北證50成份指數的條件已經成熟。所以說,北證50成份指數的推出是北交所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北交所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不僅如此,北證50成份指數的推出,也為投資者的投資提供了方便。正如上文中提到的,沒有北交所指數,投資者的投資猶如盲人摸象。而有了北證50成份指數以后,投資者就可以依據技術分析的方法,來對行情的發展作出判斷,從而減少投資者投資的盲目性,對投資作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因此,北證50成份指數的推出,便利了投資者的投資,可以為投資者的投資提供重要的參考。
此外,北證50成份指數的推出,還有利于給投資者帶來新的投資品種,從而進一步增加北交所的吸引力。比如,在北證50成份指數推出的情況下,相對應的投資北證50成份股的指數基金將會接踵而至。而這些指數基金又將成為投資北交所的重要投資品種,并為投資者投資北交所提供新的投資途徑,讓那些因為門檻限制而不能投資北交所股票的投資者可以通過指數基金間接投資北交所股票。并且這些指數基金投資北證50成份股,又將增加這些成份股的活力,成為北交所的又一增量資金來源,并最終增加北交所的活力,進而進一步增加北交所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因此,北證50成份指數的推出有利于活跌市場,并增加北交所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