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持有比亞迪14年雷打不動,但期間股價12次腰斬,巴菲特減倉股份會清倉嗎?
巴菲特終于出手,減持比亞迪股份,會不會清倉減持,這是市場的焦點。
(資料圖片)
巴菲特作為長期投資者,價值投資者,減持與否對比亞迪股價影響巨大,在于一旦巴菲特減持股份,意味著在巴菲特看來,比亞迪股價不存在任何低估成份,已經不具有長期持股價值,巴菲特減持中石油,市場在惋惜巴菲特減持過早,錯失后續股價大漲的利潤,市場尚沒有高興出來,中石油股價就開始見頂下跌,而且是開啟了十多年的長期下跌,轉過頭來,市場不得不佩服巴菲特的獨到判斷力。
巴菲特投資比亞迪,也不是一帆風順,在于比亞迪股價波動幅度很大,要不是巴菲特的超人毅力,也早就離場了,巴菲特持有比亞迪14年期間,比亞迪股價就有12次腰斬,對于股神投資比亞迪也就有各種各樣的質疑。
7月份,巴菲特原來持有實物股票,轉到花旗銀行CCASS賬戶,市場傳言巴菲特減持比亞迪股份,AH股雙雙大跌,H股一度閃崩13%,A股一度大跌7%,總市值蒸發500億,截至收盤,比亞迪下跌4.72%,比亞迪股份下跌11.93%,AH股溢價率是36.14%。
巴菲特把所持有的比亞迪2.25億股股票轉倉到花旗銀行,肯定有自己的考量,在于轉移倉位是轉倉需要時間,需要成本的,而不是簡單的換一個持股方式,既然巴菲特耗費時間花費資金成本進行換倉,實際上就是為了以后減持股份做準備。
從持有時間和盈利幅度看,巴菲特有充足動力減持比亞迪股份,2008年9月29日,巴菲特掌控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公司斥資2.3億美元(約18億港元),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在港股認購比亞迪2.25億股股票,算下來巴菲特持有比亞迪時間已經長達14年時間,按照263港元持股市值592億元,盈利更是高達33余倍。
比亞迪在4月3日晚間公告稱,根據公司戰略發展需要,公司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未來,在汽車版塊公司將專注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確實比亞迪在新能源發展上取得令人奪目的成績,比亞迪上半年銷量達64.6萬輛,同比增長159%,其中純電乘用車銷量為32.4萬輛,同比增長 249%,插混乘用車銷量為31.5萬輛,同比增長456%。中報業績也較為靚麗,是國內電動汽車中罕見實現盈利的企業,比亞迪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06.07億元,同比增長65.7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95億元,同比增長206.35%,利潤增速快于營收增速,在于比亞迪的毛利率、凈利率卻首次均出現同比增長,毛利率增長0.75個百分點至13.51%,凈利率增長0.62個百分點達到2.61%,比亞迪2022年上半年計入的政府補助高達6.38億元,政府補貼在利潤中占比依然比較高。
盡管比亞迪業績靚麗,但是得益于機構抱團炒作,比亞迪估值并不低,動態市盈率高達125.8倍,AH溢價率是40.7%。是不是透支了未來增長預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現在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比亞迪產銷增長很快,電動汽車一片繁榮。關鍵是現在傳統燃油車都在轉型電動汽車,比亞迪就是傳統燃油車轉型的典型,長安汽車也宣布未來停產停售燃油車,新勢力造車不斷擴張,最早的理想、小鵬、蔚來成功上市募集資金擴產,現在零跑等也上市募集資金擴產,未來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既然產能過剩,競爭就會十分激烈,今年絕大部分新能源汽車廠通過漲價轉嫁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升高,但實際上部分廠家漲價未必就能轉嫁全部成本,部分車企陷入了生產越多虧損越多的尷尬。
電動汽車發展純粹是政府各種政策推動的結果,一方面是對汽車廠大量補貼,其次是減免汽車購置稅,三是充電使用國家補貼的家用電,隨著新能源汽車存量不斷增加,購置稅減免面臨取消的可能,另外乘聯會表示,未來燃油車保有量劇烈萎縮后,國家稅收的缺口仍將需要電動車稅收體系的支撐,電動車的購買和使用階段,乃至報廢環節的征稅是必然趨勢。
所以未來電動汽車面臨成本上漲壓力,如果國家不明文禁止燃油車,燃油車對電動汽車的價格優勢將逐漸顯現,電動汽車競爭將會很快陷入激烈競爭,這會帶來電動汽車銷量增速快速下滑。一旦電動汽車銷量增速下滑,國內電動汽車廠家多而分散,車型過多,缺少一個像特斯拉一樣具有長盛不衰車型龍頭企業,價格戰就可能隨時來臨,大部分電動汽車盈利將會更加艱難。
巴菲特把所有股份移倉到花旗銀行,個人認為巴菲特不排除全部清倉減持的可能,一旦巴菲特不斷減持股份,會對港股比亞迪股份帶來額外的拋售壓力,也可能波及到A股走勢,截至中報,有1134家機構持有13.75%的股份,是機構持股度較高的抱團股,但是北上資金有小幅減倉跡象,比亞迪短期走軟風險可能需要額外關注。
從歷史部分抱團股走勢看,機構抱團股超預期上漲,超預期下跌是很難避免的宿命,比亞迪能夠逃出這種宿命嗎?讓未來走勢去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