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首屆大會開幕式上,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表示,當前科技創新在催生巨大動能的同時,也給社會治理和全球治理帶來巨大挑戰。他提到互聯網科技巨頭掌控大量數據和市場份額,容易形成壟斷,抑制公平競爭。
自2000年以來,互聯網以新技術的形象出現在大眾面前,它在不同領域改變著世界。這種技術創新的環境較為寬松,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作為互聯網大國均鼓勵互聯網企業發展。
從車庫里開始創業的故事、技術改變世界的形象以及積極的價值觀塑造了互聯網行業正向的公眾印象,但是互聯網產業內行業集中度提高的速度也非常值得關注。一部分企業快速成長為“巨無霸”,但其在人們的印象中依然是技術創業企業,因為它們會在平臺上持續衍生出不同的業務內容,給人們造成了一定的錯覺。這些企業不再是創業者,而是通過技術、平臺構成更大的市場網絡,成為“關鍵的商業和通訊樞紐”,參與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它們的創新主要是在這張網絡上不斷地滲透與擴張。
在10月初,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公布了一份長達449頁的科技反壟斷調查報告,指出GAFA(美國四大科技巨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打壓競爭者、阻礙創新,并損害消費者利益。報告指出,盡管四大巨頭處于不同領域,但每一家平臺如今都已在關鍵的分銷渠道扮演起“守門人”的角色。通過對市場準入的控制,這些科技巨頭可以挑選“贏家”和“輸家”。他們可以通過抬高收費標準、施加壓迫性合同、收集用戶和商業數據等方式進一步鞏固其優勢。
當前,中國大型平臺經濟企業還扮演著更為特殊的角色。一些互聯網企業承擔了大量公共服務領域的業務,比如水電收費、公共交通出行、社保繳納等,因此,“數據壟斷”優勢和個人數據信息的保護問題也值得關注。
美國許多大型互聯網企業屬于全球化企業,在全球開展業務,美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他們擴張,因此,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對這些企業采取反壟斷措施的主要是被輸入國家。隨著這些大型企業日益壯大及其產生的相關影響,美國也開始采取反壟斷措施。
中國的情況有些不同,許多互聯網企業主要是在國內跨界向傳統領域不斷延伸,這得益于較為寬松的發展環境,法律界、資本以及普通民眾,也都傾向于支持互聯網“草根企業”的發展。壟斷效應也在客觀上增加了企業對于地方公共管理的吸引力,促進相關企業公共業務規模的擴大,逐步掌握了越來越多的數據和市場份額,形成市場主導地位。
壟斷帶來的紅利形成了一種新現象,比如財富分配差距??紤]到壟斷產生的財富效應,這些企業背后的資本可能會傾向于主動撮合各種并購,進而形成市場壟斷,以減少競爭帶來的投入和損失,快速實現回報。
現在,歐盟、美國與中國幾乎同時采取了積極的反壟斷措施,主要是為防止平臺壟斷抑制創新,以及其可能導致的財富過于集中的問題。各國正在力推數字經濟,這將是惠及整個社會與市場體系的工程,應采取積極的反壟斷措施以提升整個經濟運行效率的目標。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積極參與全球網絡空間國際治理并增強話語權,同時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在這一背景下,加強互聯網治理具有迫切性和積極意義。